A4:看重庆总第194期 >2023-03-24编印

铜梁:油茶飘香乡村振兴路
刊发日期:2023-03-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铜梁报记者李慧敏
  近日,在铜梁区安溪镇一个当地俗称吊线沟的地方,从一栋崭新的厂房里传出阵阵浓郁的油香——山茶油加工厂开始榨油了。
  这个占地两千多平方米的茶油加工厂,地址在安溪镇谭洪村9社,却是由邻村金滩村建起来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脱贫村引进“油果果”
  事情还得从2015年说起。
  当时,谭洪村因万亩茶园早已名声在外。而同在毓青山脉的市级脱贫村金滩村却缺乏自己的产业。应该跟着邻村种茶,还是走出一条自己的乡村振兴路?
  经过安溪镇党委政府和重庆市农科院、林科院多次考察论证,发现金滩村的土壤、气候条件反而非常适宜种另一种“茶”——油茶。而且油茶树从种植到结果,虽然成长周期较长,但它的稳定收获期可长达数十年。
  当年,金滩村通过引进业主和村集体共同开发闲置土地,建起了2000亩的油茶基地。项目采取“集体+农户”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由村集体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经营。前期的土地整理、苗木采购、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由村集体出资或申请上级项目资金。
  赵林平就是最早开始在金滩村种油茶的业主。他在金滩村的流水湾承包了150亩地,雇佣当地村民务工。
  “每年九、十月份就要摘油茶果。这么高的油茶树,一棵要摘一二十斤!”正在给油茶树除草的当地村民王开梅,今年已经74岁。不过,她在坡上除草扯藤的劲头不比年轻人差,已经是基地的熟练工了。
  “头两年油茶籽收得不错,去年夏季高温天气影响了收成。不过,今年初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补栽。”看着山腰一带郁郁葱葱的油茶树,赵林平充满了信心。
  除了村集体和业主种植,村里还有500亩左右的油茶树是村民自己种植的,由合作社统一收购油茶籽。
  金滩村12社的脱贫户唐明瞻就种了两亩油茶树,在他的精心管护下长得很是不错。在村干部的鼓励下,他干脆把旁边几亩没人种的山地也揽过来种上了油茶树。
  “除了卖自己种的油茶籽,村里还要给我们脱贫户分红。加上管护补助和茶树行间种海椒的收入,一年下来怎么也能多个六七千块钱。”唐明瞻说。
  更让业主和村民高兴的是,依托油茶基地,村里这几年环境变化很大。修缮了山坪塘和电灌站,建起了喷灌设备;天然气管道和人饮补水工程惠及全村800多户农户;水泥产业公路把一个个村社连成了路网,彻底解决了过去出行不便、生产运输困难的问题。

闲置砖厂变身油茶加工厂
  一开始,金滩村主要是收取油茶果再对外销售。有一次在收油茶籽的时候,唐明瞻顺口向村党支部书记郑显琼抱怨了两句:“辛苦这么久,1斤茶油籽就卖个1块多钱。”
  收取油茶果再对外销售,这种传统的供销模式利润很低。1斤鲜果不到2元,烘干后也不到10元。如何提高油茶果的附加值?必然要走加工之路。
  加工厂哪里建?村干部们把村里旮旯角落都走遍了,也找不出一处合适的地方,只能向镇里求助。
  “邻近的谭洪村就有废弃的厂房,我们这里找不到就去那边找?”在镇村干部辗转选址中,有人无意间的一句话给大家打开了思路。
  经过现场勘察和安溪镇党委政府的协调,金滩村将谭洪村一个废弃了20来年的砖厂盘了下来,利用债券资金和衔接资金重新建起了1500多平方米的厂房。
  刚开始,大家还只是想在这里对油茶果进行烘干和压榨初加工,再售卖到生产茶油产品的企业。但是看着竣工后的崭新厂房,村干部们决定,干脆建一个精炼深加工中心,打造自己的品牌。
  去年10月,厂内设施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开始试运行。榨出的山茶油送往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检验,结论为“一级”,不含铅砷残留及黄曲霉素。

实现油茶产业精深加工
  每天早上7点半,金滩村村民梁孝国就准时出门,骑车两公里来到油茶加工厂上班。他是厂里聘请的工人之一。
  “种了半辈子的地,现在在家门口还当起了技术工人。”梁孝国以前有修小家电的技术,就毛遂自荐到厂里来上班。经过培训,他现在可以操作从压榨到精炼整条油茶加工生产线,每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
  要把茶油品牌打出去、卖出好价钱,还需要专业团队来运营。为此,村里引进了益品巴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厂区运行和市场开拓,统一标识、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包装销售,逐步形成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
  “村集体经济除了每年按照比例进行固定分红外,还能以低于成本价百分之二十的价格买入茶油再售卖。”金滩村党支部副书记卿凌香告诉记者,加工厂正式运行后,日处理量达5吨,预计年产茶油180吨以上,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
  现在,光是金滩村的油茶果已经满足不了工厂的加工能力。经过安溪镇党委政府的协调,永川、合川和大足等周边区县农户种植的油茶果正在陆续运往这里。
  经过处理后,榨油剩下的油茶渣是很不错的饲料,甚至还能再加工成为生产日化产品的原料。目前,已有商户上门收购油茶饼。
  从一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小小的“油果果”让金滩村的乡村振兴路一路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