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记者李志峰郑宇 10月25日,记者从重庆邮电大学获悉,由该校工业物联网团队牵头和深度参与制定的11项物联网领域国家标准,日前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对外发布。其中,由该团队主导制定的《物联网系统互操作性 第1部分:框架》和《物联网 系统互操作性 第2部分:网络连通性》两项国家标准及其对应的国际标准,已被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荷兰等6个国家直接采标应用。
“当今世界物联网的发展,已经来到了加速应用落地的阶段,但是由于不同的厂家开发的物联网系统不尽相同,导致了‘碎片化’的存在,制约了物联网加速走向万物互联。”该校工业物联网团队主要负责人魏旻教授介绍,和互联网发展不同的是,物联网产业发展从最开始的设计,就存在着若干标准并行推进的情形。到目前为止,整个物联网产业发展有几十种通信协议,还有一些私有协议,缺乏一个统一互操作的标准和规范,阻碍了物联网发展最终实现万物互联的目标。
魏旻称,《物联网系统互操作性第1部分:框架》国家标准提出,物联网系统互操作性框架由基础互操作性和实体互操作性两部分组成,两个交互系统之间完整的互操作性应具备网络连通性、语法互操作性、语义互操作性和行为互操作性四个方面。《物联网系统互操作性第2部分:网络连通性》则规定了网络连通性模型和物联网系统间网络连通性要求,以及物联网系统内部网络连通性要求,适用于物联网系统内部网络之间和物联网系统不同网络之间的互操作及互联互通。
据悉,在本次正式发布的国家标准中,重庆邮电大学工业物联网团队在宽带工业总线、磁域网、传感器网络、批控制等网络化控制领域,还深度参与了另外9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包括《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磁域网 第2部分:带内无线充电控制协议》《基于时间敏感技术的宽带工业总线AUTBUS系统架构与通信规范》《物联网边缘计算第1部分:通用要求》等。
业内人士评价,这些国家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物联网系统大规模应用部署,对物联网互操作系统的设计、部署、实施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