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80期 >2022-10-14编印

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大足区这样干
刊发日期:2022-10-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上游新闻记者李析力
  2019年,重庆西部片区被纳入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2021年,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明确大足区承担重点突破改革事项3项,即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
  试点以来,大足区是如何围绕承担的重点改革任务,推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近日,上游新闻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3264.9亩土地实现入市交易
  城乡融合发展,动“土”是关键。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盘活的首要对象。
  “我们这里虽然离大足城区比较近,过去还是有很多农房闲置着,利用不起来。但是,这些老房子现在都金贵起来了。”大足区棠香街道五星社区八社的村民蒋秀英,指着“如梦荷棠·山湾时光”农文旅项目附近的一片农房高兴地说。
  去年,五星社区以37.17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大足鑫发集团通过市场交易拍得该土地使用权,投资8000多万元打造“如梦荷棠·山湾时光”农文旅项目,目前已建成以石刻为主题的民宿、餐厅、乡村会客厅和1000亩荷花、海棠观赏区,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旅游打卡地。
  “如梦荷棠·山湾时光”农文旅项目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村民的财产性收入得到显著增加。
  这一切,都依托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它是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确权、定价、交易、分配,让农民长期获得来自土地的财产性收益。试点以来,大足区已探索形成“1+7+8”的入市规则和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基准地价体系,入市出让合同示范文本及入市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截至目前,大足通过异地调整入市、就地入市、城中村入市等方式累计实现入市交易土地104宗共计3264.9亩,总价款达到11.7亿元。通过该项改革,为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
  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只是大足区推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该区在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建立城乡有序流动人口迁移制度上,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比如在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方面,大足区印发了《大足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管理办法(试行)》,完成全部行政村规划编制工作,在全国率先建成农村宅基地信息化管理电子政务平台。大足区按照“1+10”模式在高升镇全域,棠香街道、雍溪镇、拾万镇、宝兴镇、玉龙镇、国梁镇等下辖的10个村(社区)分类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改革重点在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农户资格权、自愿有偿退出、收益分配和监管五个方面。通过实施该项改革,有效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更加健全、农民权益更有保障、宅基地利用更加有效、管理更加规范,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增收,实现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如高升镇旭光村将农户自愿有偿退出的具有传统建筑风貌的老院子改造为“农耕文化广场”,年吸引游客达10万人次左右。据了解,当地通过宅基地改革,从闲置农房租赁,置换腾退土地指标等方面着手,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目前,当地已出租闲置农房51套,年收入租赁费30.5万元;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0.5亩,村民实现收益17.5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拆除“一户多宅”和复垦宅基地241宗共计99.88亩,村民增收466.06万元,充实集体经济133.22万元。
  此外,在探索建立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人口迁移制度方面,大足区印发《大足区人口迁移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试行)》,分类明确城镇落户、城市人才农村落户迁移渠道,并建立和完善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创业就业等6大类15条配套政策,推动人口迁移制度改革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双提升”。

为城乡融合发展贡献“大足经验”
  如何深入推进改革,找到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大足区发改委主任汤伟表示,将审慎稳妥推进重点改革事项。聚焦人口迁移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改革三项改革试点,大胆探索,全力推进。
  汤伟说,首先是深入推进人口迁移制度改革,加快完善转移人口信息库,建立可追溯、可量化的人口迁移管理体系;其次是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实用性村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入市管理流程,切实保障城乡融合发展用地需求;最后是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宅基地工作机制,完善宅基地工作规范,妥善处置好遗留问题,以“1镇+ 10村”重点区域改革形成的“头雁效应”有序推进全区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
  “同时,要加快城乡协同发展先行区建设。”汤伟说,在常态化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方面,将做好培育、储备等工作,积极搭建城乡协同发展平台;在建设一批城乡融合典型项目方面,加快启动实施田园绿道、滨水绿道、数字都市农业产业园、鱼灯竹院、万古水街、淮远河湿地公园、乡村邻里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和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力争尽快取得成效,树立标杆。
  此外,将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加强与重庆市级部门、各金融机构对接,进一步协调政策措施、发展基金、项目资金、土地指标等要素优先向城乡融合发展领域投放。
  “我们将及时总结提炼大足区城乡融合改革试验进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为全市乃至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大足经验’。”汤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