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天下大足总第42期 >2022-08-15编印

到2025年 大足基本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刊发日期:2022-08-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基本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福祉明显增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群众参与充满活力;基本社会服务体系更加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到2035年,全面完善全区民政法规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人才队伍体系等,全面形成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精准高效协同、兼顾韧性和温度的民政事业发展新格局;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发挥坚实兜底保障功能;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成为全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的重要支撑,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新渝报讯(记者毛双见习记者曾蕊)近日,大足区发布《重庆市大足区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大足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强化低收入困难群众救助,建立满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有效提升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福利水平,基本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优化社会救助体系
  《规划》提出,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落实低保审核确认办法,规范低保对象认定程序。积极践行低保渐退制度,对家庭收入发生变化、家庭月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1.5倍的,给予6个月渐退期。分层分类梯度实施社会救助,有效保障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完善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实现应保尽保,将特困救助供养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孤儿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等制度与社会救助政策有效衔接。强化急难社会救助功能,做好重大疫情灾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急难救助工作。
  落实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实施救助对象动态化管理,及时足额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和照料护理标准。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对符合条件的依规纳入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或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强化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推动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共用,形成无缝衔接、精准高效的社会救助对象认定机制。建立健全低收入家庭数据库,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运行及作用发挥。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充分发挥村(社区)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志愿者作用,广泛走访排查,及时发现困难群众救助需求,通过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及时给予相应救助,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扩大社会救助服务供给。探索心理疏导、社会融入、资源链接等社会救助服务方式,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统筹社会救助资源,增强公众参与意识。重点围绕事务性和服务性两类工作开展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工作。
  深化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强化区级层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加强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资源统筹。深化“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改革,由镇街经办机构统一受理社会救助申请,并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办理或转请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办理。简化优化救助审批程序,加快服务管理转型升级。强化镇街社会救助责任和相关保障条件,村(社区)设立社会救助协理员,困难群众较多的村(社区)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
  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推进源头治理工作,建立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和返乡人员信息台账。推进流浪乞讨人员寻亲服务,充分利用智能化手段,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助滞留人员回归家庭和社会。持续开展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安置机制,畅通安置渠道。推动符合条件的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并享受相应社会保障。

推进儿童福利发展
  《规划》提出,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推进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保障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与相关社会福利标准相衔接,到2025年,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率达到100%。完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医助学制度,实现助医助学全覆盖。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就业、成年安置等保障工作。建立健全社会散居孤儿、家庭寄养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走访、家庭培训和监护评估、监护保护制度。严格规范家庭寄养,探索实施多种养育模式,切实维护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合法权益。
  同时,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推进儿童领域养育、医疗、教育、康复和社会工作一体化服务,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儿童服务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引导区内专业康复机构、医疗机构、特教机构开展儿童相关服务,推动提高机构儿童工作服务水平和儿童生活质量。
  另外,强化儿童收养登记管理。根据收养评估制度,完善落实收养评估标准,优化收养登记管理,切实保障被收养儿童合法权益。探索加强收养后跟踪服务,配合开展涉外收养儿童“寻根回访”工作。

提高残疾人福利
  根据《规划》,大足区将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根据全区经济发展水平及残疾人实际需求,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或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至低保边缘家庭和其他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至三、四级的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与长期护理保险、老年人福利、社会救助等制度相衔接。持续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全市通办、跨省通办,探索将残疾人“两项补贴”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镇街的做法。
  此外,大足区将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广泛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推动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向城乡社区延伸,加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患者档案管理。到2025年底,60%以上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发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支撑作用,指导社区精神障碍康复机构与相关社会组织开展居家康复、照护技能培训等专业服务。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与相关机构、组织,服务对接、场地共用、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效率。通过资金支持、政策优惠等方式,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

引导福利彩票事业发展
  在福利彩票事业发展方面,《规划》提出,要健全福利彩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福利彩票运行风险预警、防控和安全管理机制,提升风险防控和处置能力,确保发行销售安全高效。配合推进彩票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提高运营管理效率。扩大公益宣传,加强信息公开,强化监督管理。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融合,线上线下互动,扩大福利彩票公益宣传,防范非理性购彩。
  其次,创新推进福利彩票发展。坚持公益性、提高娱乐性、增强文化性,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文化娱乐消费变化机遇,推动传统销售网点转型发展,加强福利彩票发行销售渠道创新。到2025年底,力争福利彩票年销售额达6500万元,“十四五”期间福利彩票销售总额达3亿元。
  再者,加强公益金使用管理。践行“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实施公益金项目全过程绩效管理,强化审计监督和信息公开,严格规范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完善彩票公益金项目绩效管理制度,推动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公开制度和检查监督制度。突出科学性、精准性、时效性,优化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分配,提高福彩公益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