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理论总第41期 >2022-08-12编印

加强新形势文艺人才队伍建设
刊发日期:2022-08-12 阅读次数: 作者:大足区文联姚培华  语音阅读:
  

□大足区文联姚培华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大足区第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全力做好“国际文旅名城”这篇大文章,大足区文联作为大足区委、区政府联系文艺人才的桥梁和纽带,更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奋力推动大足区文艺人才工作更上新台阶。

现状
  全区广大文艺人才在开拓创新中激发创造力,在强化服务中增强凝聚力,在奋发有为中扩大影响力,开创了文艺事业崭新的局面。截至2022年4月,大足区有区级文艺人才1060人,其中市级文艺人才177人,国家级文艺人才40人,长期活跃在文艺战线的文艺骨干2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2019—2021年,大足区文艺人才获得区(县)级奖项达到2607人次,省(市)级奖项863人次,国家级奖项208人次。当前大足文艺人才队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文艺人才队伍思想建设显著增强。大足区文联强化政治学习,及时组织广大文艺人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书记陈敏尔在市第五次文代会、作代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文化和民族自信。同时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开展各种文艺人才培训活动,其中2021年受教育培训1126人次,教育培训人次逐年递增。
  (二)文艺人才队伍结构发生新变化。一是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青年105人、占9.9%,35—55岁的中青年人数586人、占55.28%,中青年人才逐渐成为文艺人才队伍的主力军。二是从学历结构看,存在会员年龄越大,学历层次越低,年轻人中拥有高学历的人较多。特别是在一些以土生土长的本地民间艺术传承为主的艺术门类当中,如川剧、石雕、火龙等协(学)会,从艺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三是从职业分布看,体制内人才占总人才数51.6%、国企人才占6.04%、其他人才占40.38%、新文艺人才占1.98%,会员职业分布较稳定。
  (三)文艺人才涵盖的门类较为全面。除音协、美协、舞协等9个主要协会外,为适应时代和地域的发展需要,大足区文联相继组建了大足区收藏家协会、大足区剪纸学会、大足区戏剧曲艺协会、大足区民间火龙协会等4个极富地域特色的协(学)会,文艺家协(学)会组织的进一步健全,不仅推动了大足文艺人才队伍的稳步发展,集聚了各门类文艺人才,而且使文艺人才涵盖的门类更为合理,分布趋于全面。

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大足区文艺人才积极引领当代大足文艺风尚和文艺发展方向,书写了高举旗帜、服务大局、大力讴歌时代的绚丽篇章,同时也清楚地看到,大足区文艺人才队伍还存在以下的问题和不足:
  (一)本地高层次的文艺人才数量偏少。从自身文艺人才发展看,虽然有文艺人才1060名,但是国家级人才仅40名,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力的文艺领军人物不多。
  (二)各艺术门类人才发展不均衡。一是现有的一些拔尖人才主要集中在文学、摄影、石雕等领域,其他门类较少,这直接影响大足区未来文艺事业人才的均衡发展,究其原因,这些创作骨干绝大多数都是从事该专业的业内知名人士,创作就是本职工作,而其他协(学)会的成员则分布在各行各业,大部分是业余时间创作,时间、物质和精力保证不了,其创作的难度更大。二是大足区剪纸学会、大足区民间火龙协会、大足区戏剧曲艺协会3个极富地域特色的协(学)会,其创作骨干绝大多数都是本地从事该专业的艺术教师和民间文艺工作者,虽传承了本土文化,但缺乏地域上纵向和横向的交流和学习机会,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只能囿于本地地域一角,很难走出去。
  (三)对文艺人才的项目创作扶持力度不够。对于获得国家级和省(市)级奖项的文艺人才,对其配套扶持奖励力度不足。
  (四)缺乏专门的文艺人才活动阵地。一是大足区文联下辖13个文艺家协(学)会中,没有专门开辟设置文艺人才的活动阵地,展览(演)等常常靠到处租借(用),据悉,开州、铜梁、荣昌、永川、酉阳等地专门建有文艺家活动阵地,作为对其文艺人才的交流学习培训用,同时也作为其文艺人才以后孵化和培养的重要基地而存在。

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对文艺人才的创作保障机制。一是积极争取财政对文艺人才培养的投入,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对文艺人才的培养,出台《重庆市大足区文艺创作项目资助办法》,每年由财政单独拨款100万元作为专项经费,对获得全国、全市奖励的优秀文艺作品进行配套奖励,对文艺人才出版的图书、音像制品、成果展示等项目创设专项补贴,对每年在市级、国家级正式刊物公开发表宣传大足的文艺作品,每件按所得稿费1:2或1:3配套补助。二是制定文艺成果扶持政策,每两年评审5—10件重大文艺创作生产目录,对文艺人才的创作给予适当资金扶持资助,对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文艺人才给予持续资助,并通过平台展示、宣传助力等方式促进文艺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不断成长、扩大影响力。
  (二)加强对文艺人才的队伍建设。一是立足培养本地人才,从活动中发现人才,注意把崭露头角的年轻艺术人才及时吸纳到所属文艺协(学)会,对大足现有的本土文艺人才,不定期的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创作采风、作品研讨、展演展览、作品沙龙、研讨会等活动,必要时采取“客座”、签约等形式,壮大本土文艺人才队伍。二是通过招聘或合作方式引进专业文艺人才,以市级、国家级的专题文艺培训(研修班)方式提高专业水平,加大文艺评奖力度,用以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建设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德艺双馨文艺人才队伍。三是坚持选树人才培育名家,着力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领军人才队伍。大力支持活跃在创作一线的文艺名家成立工作室或创作团队,充分发挥文艺名人、名家效应,在实践中对青年人才进行系统培养和专业技能传授,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才,形成“老中青梯次衔接、区内外交相辉映”的文艺人才新格局。
  (三)建设全市领先的文艺人才培训基地。一是为文艺人才增设阵地,为文艺人才的成长提高提供有效载体,专门划拨场地作为大足区的文艺人才活动培训基地,增设事业编制,既安置优秀的文艺人才,又能增强服务文艺工作的力量。二是建立健全文艺人才培养机制,逐步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大足区文艺人才成长的工作机制,包括抓好人才规划,明确培养目标。三是有重点地推出文艺名人,积极举行研讨会、学习沙龙等,努力打造大足文艺新军,形成文艺新人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四是关心支持文艺人才的工作和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让各类人才安心展才华、自信显身手,形成文艺人才集聚效应,积极营造文艺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和爱才育才的良好氛围。
  “文者,贯道之器也”,努力做好对大足文艺人才的挖掘和培养,重视引才、育才、用才工作,使大足的文艺人才在锤炼中感受时代脉搏、领悟人民心声、坚定理想信念,与人民同心同德,与时代同向同行,为大足区文艺事业的“高原”打造“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