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人力社保局党委书记、局长蒋仕惠 “六稳”“六保”政策中,“稳”的第一位是稳就业,“保”的第一位是保居民就业,就业的分量可见一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大足区人力社保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精神,深入推动民生改善,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织牢织密就业保障网,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切实稳定就业大局,解决好就业这个根本民生问题。
全力助推企业稳健发展。作为吸纳就业“主力军”和经济活力源泉,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聚集了大量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第三产业受疫情冲击最大,就业岗位数量急剧减少、平均薪酬水平降低等问题凸显,就业形势变得严峻复杂。为主动应对疫情对就业产生的影响,大足区人力社保局统筹各类资源、利用多种渠道,扎实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全力以赴助企纾困解难。一方面,加大减负稳岗工作力度,全面实施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中小微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落实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政策,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标准,加强产业链协同,通过数据、资金、人才等环节的打通共享,为中小微企业创造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形成产业协同合力。另一方面,规范企业裁员行为,支持企业与职工集体协商,采取协商薪酬、调整工时、轮岗轮休、在岗培训等措施,保留劳动关系,对拟进行经济性裁员的企业,指导其依法依规制定和实施职工安置方案。
加强重点人群精准帮扶。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造成了较大影响,帮助他们就业既是难点、重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持续发挥“一库四联盟”资源整合作用,统筹好公共就业服务政策、制度、资源、力量,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全面扩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充分利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平台,支持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加快推进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建设动态就业服务系统,提高就业措施针对性,鼓励低风险地区的农民工尽快返岗复工,积极推动乡村驿站建设运营,加强乡村人才服务保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培养大批农村技能人才和巴渝乡村工匠,促进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建好用好管好退役军人就业信息系统,建立跨区域联动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数据库,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实名台账,动态掌握每名退役军人就业情况,及时提供针对性服务,促进就业供需有效对接、精准匹配。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建立困难群体长效帮扶机制,畅通失业人员求助渠道,通过岗位精准帮扶、政策补贴、职业技能培训等多项措施,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或再就业的,利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
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就业,人们才能拥有稳定的收入,才能够实现高品质生活。要坚持站稳人民立场,分类施策,以增加岗位供给、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灵活就业等为重点,强化就业服务保障,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开发更多就业岗位,重点支持社区生活、家政、旅游、托育、养老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发展,着力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除抑制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紧贴社会、产业、企业、个人发展需求,建立“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劳动者”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通过强化培训和服务,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岗前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组织失业人员参加就业创业培训,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系列专项服务活动,实现培训就业精准对接。聚焦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允许电子商务、网络约车、网络送餐、快递物流等新业态企业,通过劳务外包、加盟协作等方式,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同时,将公共就业服务向零工市场延升,建立零工信息发布渠道,搭建精准对接供需平台,架起“乐业大足”就业服务工作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