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理论总第36期 >2022-08-05编印

城乡建设与艺术融合
刊发日期:2022-08-05 阅读次数: 作者:大足区三驱镇党委书记唐陈  语音阅读:
  

□大足区三驱镇党委书记唐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这既要求我们要将美术、艺术融入城乡建设,也为城乡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以美为媒,艺术扮靓园区建设
  近年来,大足区三驱镇全力以赴建设大足石刻文创园,并把它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与重要抓手。园区坚持“产城景文”一体打造,融合石刻石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等元素。坚持拆迁、规划、招商、建设、融资“五同步”,快速拉骨架、打基础,完成土地“入市”2400亩,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建成园区道路13公里、智能标准厂房66万平方米,正逐渐形成美术馆、展览中心、大师工作室、川美众创空间、艺术家村落等10万平方米美学艺术聚落群。文创园的蓬勃发展,正诠释着艺术的现代价值。
  让艺术激活城乡建设的“新引擎”。艺术带动城乡建设,需走一条既富“脑袋”又富“口袋”的路。大足石刻文创园立足中西部丰富的工艺美术资源,着力发展手伴类、国潮类、玩具类等工艺美术产业,大力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工艺美术品设计与研发基地、特色文创产品加工制造区,加快建设工艺美术品集散地。依托川美、川音以及68所川渝艺术高校等优质资源,积极承办成渝双圈高校艺术联盟大会,力争将文创园打造成为永久会址。与中央美院、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等紧密合作,建立一批文创设计室、工艺美术工作室,推动工艺美术品开发,全力打造艺术产业高地。
  让艺术培育城乡建设的“内动力”。艺术带动城乡建设,需推动艺术融入项目建设。园区正加快实施河道景观提升、新老农贸市场改造、三角梅基地及月亮湖区域整体打造以及三角梅微公园建设等一批项目;加速打造大唐丰域艺术及田园研学基地与农耕体验园;以大师工作室、川美众创空间为载体,创新人才和智力资源引进方式,全力招引国内顶级艺术家入驻园区,打造“粮仓1958”众创空间与大师工作室两个创新引擎,建设设计研究中心、企业孵化器等产业创新主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大师云集、人文荟萃的艺术高地。

二、以美为介,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近年来,大足区三驱镇通过“艺术+”“+艺术”等手段发掘利用乡村文化资源,促进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塑形”,也“铸魂”,推动乡村从一时美到长久美、从外在美到内在美、从风貌美到风尚美、从环境美到发展美的美丽嬗变,努力实现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一是用艺术改造城镇,深度挖掘乡村艺术文化资源,丰富艺术载体。艺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绝不仅仅是对一栋或几栋古代建筑的保护改造、一个艺术节庆活动的开展、一个传统农业文创项目的实施,或者是过于简单的文化移植。艺术赋能乡村振兴,需要梳理乡村文化的脉络和机理,既有物质与非物质的融合,也有审美与实用、传统与现代、人工与自然等多方面的融合。大足区三驱镇以争创4A级景区为抓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丰富业态,打造大足石刻艺术小镇,构建川渝假日文创旅游目的地。持续提升城镇品质,下足绣花功夫,开展城镇有机更新,因地制宜实施老旧小区“微规划”“微改造”“留遗迹”,唤醒老城味道,留住三驱记忆;立足文创特色,统筹协调城镇风貌,打造三角梅鲜花艺术小镇,让三角梅遍植园区,与场镇长在一处、开在一起;依托园区入驻企业,建设鲜花民宿、雕塑主题酒店等,形成集展示、观光、体验、研学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业态,打造有乡野趣、艺术范、烟火气、文化味的特色小镇。
  二是用艺术带动乡村,把乡村艺术人才资源作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重要支撑。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加强乡村艺术人才的培养。要进一步营造氛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推动乡村文化艺术事业和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大足区三驱镇积极对传统手工艺进行挖掘、梳理、植入,形成完整的传承与发展的特色文化,探索以竹编为代表的“手工艺产品艺术设计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用艺术赋能传统手工艺,促进大师作品、企业商品、农户手工艺产品共生共赢。与川美工艺美术系合作,探索玉雕产品数控机床家庭生产模式,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空心化的问题。同时,规划艺术家村落与写生基地,加强乡村艺术人才培训,将一些老艺人、老工匠等民间艺术家组织起来传承技艺,促使更多的青年人牢牢扎根深深乡土,锁住悠悠乡愁,传递浓浓乡情,让古老的乡村文化艺术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