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适老化改造能带来什么?
让重庆老人生活环境更“友好”
□重庆日报记者张莎实习生王懿瑶
重庆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当前大多数老年人首选的仍是居家养老。随着老人身体机能的退化,熟悉的家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方便”。从老人居家便利、下楼顺利,到室外公共环境的舒适,这些循序渐进、由内到外的适老化改造正让重庆老人的生活环境更加“友好”。
10米内的便利
“微”改造解决大问题
卧室床边装上扶手,方便起身;房间里安设感应夜灯,起床后夜灯会自动亮起;安装浴凳,方便洗澡……最近,因为家中一个或多个小小的变化,重庆高新区不少老人的生活更加得心应手。
从房间到卫生间的距离,短短不过十米,行动自如的年轻人几步就“搞定”,但对走马镇老人张永兰来说,却总是走得战战兢兢。
早年因动手术后落下后遗症,又两次从楼梯上摔下,对张永兰来说,哪怕是在家里活动,都很怕摔倒,必须一步一步慢慢挪。“现在给我家房间里装上了一排排扶手,确实方便多了,我咋早没想到呢!”
据相关调查显示,老年人跌倒,有一半是发生在家中。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残、失能、致死的首要原因。
“在很多人印象里,居家适老化改造是个大工程、复杂事,但实际生活中,只需在老人家庭原有生活设施的基础上稍加改造,例如在卫生间、厨房、卧室等区域安装扶手,铺设防滑地垫,便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老年人跌倒或滑倒风险,让老人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的十米更方便。”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高新区计划继续进行224户居家适老化改造。
轻松100米
老人顺利下楼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腿脚越发不灵便。对于住房没有电梯的他们来说,年轻力壮时可轻易爬上爬下的楼梯,现在变成了一种负担。
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以及近日兴起的爬楼机,让老人们实现了上下楼几十米、一百米的轻松。
璧山璧泉街道天湖花园是一个20年的老小区,70%的住户为老年人,目前已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加装了50部电梯。一位老居民用“轻松自如”形容自己的电梯生活:“我在这里已经住了20年了,四五十岁时上下7楼还可以,现在快70了,上下楼只能一步一步扶着楼梯走。装上电梯,买菜、串门都轻松。”
许多老旧小区老年人期盼自己也早日过上“直上直下”的便利生活,今年6月,璧山区璧城社工发起了“电梯帮帮帮”服务,为璧城街道辖区内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服务,帮老年居民跑腿、协调、传送资料。
记者从市住建委了解到,自2018年我市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全市已累计开工改造3842个小区,同步实施加装电梯3878部。今年计划同步加装电梯1406部,目前已完工446部。
舒适1公里
老人的世界应更广阔
我市的适老化改造不仅仅体现在家庭中、楼栋里,街区甚至农村的公共场所也在进行适老化改造。
一大早,渝北区双龙湖街道,一位老人扶着新安装的栏杆,正埋头爬梯。老人姓李,75岁,家住飞湖雅园小区。每天经过这40多步楼梯,到家对面的益寿园益寿亭下棋,是他雷打不动的爱好。
“以前走这段路觉得特别漫长,如果不想走楼梯,就要沿着斜坡绕行更远到益寿亭。”李爷爷说,自从益寿亭通往居民区的道路装上了手扶栏杆,自己走楼梯轻松了很多,孩子也更放心他出门下棋了。
在大量老年人聚居的双龙湖老城区,益寿园、康逸园、怡乐园这三个由城市边角地改造的老年文化主题公园,对于老人们的“友好”和“善意”还不止于此。
记者见到,三个公园虽设计感各有不同,但均铺上了塑胶防滑地面,扶手延伸至居民楼,坡道放缓,随处可见供老人歇脚的凉亭、座椅。走进公园里细看:几排架子是让老人们挂伞、挂菜、挂衣服的;座椅扶手处有几个浅浅的圆洞,这是放杯子的地方;座椅一侧有充电插口,阴凉处还有便民饮水机……
据介绍,该街道将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打造6个老年文化主题园,让老人身处适老化街区,可出门可休闲可健身可交流,拥有更广阔的世界。
相关新闻>>
我市今年底有望完成3000户居家适老化改造
□重庆日报记者张莎实习生王懿瑶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我市已完成5000户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到今年底,有望再改造3000户。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负责人介绍,关于适老化改造,国家层面出台了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民政部门专门联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残联出台《关于推进“十四五”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重点兜底困难群众养老便利。市民政局也多次与市住建委、市残联等部门对接,按照责任分工有序开展工作。
“适老化改造分为室内和室外,民政部门所属的适老化改造就是室内适老化改造,对有需要的老年人家里的地面、门、卧室、如厕洗浴、厨房、物理环境、老年用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造。”该负责人介绍,过去,全市民政部门从特困人员(分散供养)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遴选了5000户老人家庭,按照7个类别30个项目的居家适老化改造清单,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对每户改造家庭予以2000元市级补助。
目前我市正在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重点工程,争取年底全市完成改造3000户,进一步推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