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巴渝文旅总第26期 >2022-07-22编印

古人如何避暑?? 来看大足石刻题记
刊发日期:2022-07-2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吕元锡的避暑题刻。

吕元锡的避暑题刻。

樊允季的避暑题刻。

樊允季的避暑题刻。

汉服爱好者还原古人避暑场景。

汉服爱好者还原古人避暑场景。

图片1

图片1

  

□新渝报记者陈柯男毛双
  李东张玮文/图
  7月16日,正式进入三伏天。夏日漫长,现代人消暑可以吹空调、吃冰棍,但古人们怎么度过夏天呢?其实,在大足石刻南北二山的10余则石刻避暑题记中,早已记录了他们纳凉消暑的趣事。

宋代人吕元锡的避暑游记
  公元1177年夏,炎热的天气在大足一带持续。此时的北山,林木森森、古树参天,徐徐吹来的山风,沁人心脾。这天,两位文人相约前往北山避暑。他们生起柴火,煮随身携带的面饼。饭后,就着好茶,摊开棋盘,落子对弈,兴盛之时还不忘吟诗作赋。两人一玩,就是整整一天。
  这两人,其中一位是曾任石照县县令的吕元锡,石照县在今合川一带,另一位是他的弟弟吕元牧。当年,吕元锡将这条“避暑朋友圈”刻在了崖壁上——“吕元锡同弟元牧,数来此避暑,煮饼、瀹茶、弈棋、赋诗,为终日留,淳熙丁酉夏”。
  “古人很喜欢把他一天的行踪用一种很精炼和传神的语言告诉我们。”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小强说,“通过这几句话,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吕元锡的避暑之旅是非常愉快的。”
  题刻在大足北山石刻湾弥勒下生经变相左门框外侧上方,历经风雨,风化严重,但在留存的拓片上,其内容仍旧清晰可辨。于是,800多年前,吕氏兄弟这趟充满雅趣的避暑之旅,直到今天,还能被人们转发、点赞。

南北二山10余则避暑题记
  在名山大川留下题刻笔迹,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一大爱好。在大足南北二山石刻造像集中之地,这样的题记多达上百处,其中关于避暑的内容就有十多条。
  还是这位吕元锡,南山石刻保存有两则他的题记,其中一则仅有22字,为“申国吕元锡挈家寻仙追凉于此,淳熙戊戌六月十三日”。
  “这则题记时间为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的旧历6月13日,也是大足一年之中的酷暑之际,他来的目的就是‘寻仙追凉’。”李小强说,吕元锡在1177年到北山避暑之后,又于1178年到南山“追凉”,相距一年,一次和弟弟,一次携家眷,足见其对大足南北二山的喜爱,也从侧面反映了大足南北二山清幽、雅静的环境。
  在吕元锡“寻仙追凉”的三清洞旁,还有这样一处题记,描述了当年南山的环境——“端平二年六月六日,江原樊允季领客资阳王熙避暑于此,枕石藉凉,盘旋终日,松竹间风,时作秋声”。
  李小强解读称,公元1235年六月初六这一天,祖籍江原的樊允季带领一名叫王熙的客人到这里避暑。他们在这里听着松树和竹林间传来的风声,感受凉意。
  在北山,还有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杨彦翔、吕元丙“追凉于此”的题记,刻在第168号五百罗汉窟内;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季夏,郭庆祖等“逃暑岩阿”的题记,刻在第149号如意轮观音窟的左侧门柱上。
  在南山,还有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季夏,有梁当之、陈应辰等人来此,留下题记刻在三清古洞右侧门柱之上,其中就说到“避暑于此”。

南北二山纳凉古已有之
  大足南北二山紧邻大足城区,虽然海拔不高,但山间植被茂盛,环境清幽。漫步山间,只觉凉风习习,心情愉悦之余,连空气中都似乎透着丝丝甜意。
  据《大足县志》记载,北山与南山在历史上分别名为龙岗山与广华山,因何改名,史料并无详载。
  南北二山同属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五山之列,各具特点。其中南山翠屏、北塔悬岩两处景观,可以从侧面印证南北二山的魅力所在。
  南山翠屏,指的是南山山中古木参天,蓊郁荫翳,修篁夹道,曲径通幽,向来就有的“南山翠屏”之美称,是历代文人墨客纳凉品茗、吟诗作赋的最佳去处。而北塔悬岩,则描述了建于南宋绍兴十七年至二十五年(1147—1155年)的北山多宝塔,立于山岩边,其鬼斧神功的建筑之美令人叫绝。
  南山翠屏与北塔悬岩也被列入大足古八景,自古便是为人称道的美景所在,所以古人选择的避暑场景,本就是大足当地的风景名胜地,与文化汇聚之地。
  古人寻找避暑纳凉之地,除了看自然环境,还要有拿得出手的人文风景。
  南北二山,古已有之。据专家介绍,北山上避暑的题刻落款时间大多集中在公元1170年之后。公元1170年左右,北山石刻基本完成了今日之规模,也正因为这样大规模的造像龛窟的出现,在那个时候,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此游玩。
  南北二山是大足石刻造像群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开凿时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有了这样的文化艺术瑰宝,引得天下文人雅士趋之若鹜。
  “古人的避暑题记,是他们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都成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李小强说。

延伸阅读
>>
名词注解
  瀹茶:为煮茶的意思,古人选在北山煮茶,我们猜想与这里的山泉水有关,北塔坡旁有一处山泉泉眼,上有石岩浸水,下凿碗形水凼,终年不干而得名“一碗水”。这里的山泉水清冽纯净,至今仍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一处山泉取水地。用山泉水泡开香茗,别有一番滋味。
  煮饼:为一种泛指,古人将稻米面或小麦面制成面饼或面块投于锅中煮熟,成为三餐中的主食。在南北二山中避暑的古人,是自带了炊具,停留时间长了,饥肠辘辘时,便煮饼食之。能做长时间的停留,也证明了南北二山的气候环境是凉爽宜人的。
  弈棋:通过学者研究,我们判断吕元锡当时下的是围棋,既是弈棋,自然少不了玩伴,所以他当时是带着三五好友或是家人一起来避暑的。
  赋诗:古人常用“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这里,我们则认为古人赋诗,是在抒发到南北二山避暑感受。


产业点击
>>
4个月累计完成投资28.31亿元——
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速

□刘嘉仪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高杲
  日前,在资阳市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项目合作主题活动上,“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投资机会清单正式发布,11个项目涉及总投资1400余亿元。
  就在几天前,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资阳市和大足区成立了文旅工作、文旅+农业、文旅+工业、文旅+商务等多个专班。
  从成立专班到发布清单,一周之内连续两场活动的举行,标志着该示范区建设正在从“规划图”变为“施工图”。

建设跑出“加速度”
  6月17日,资阳市安岳县双龙街乡锣鼓村,细心的村民发现,公交站牌上,箭头的终点指向了重庆市大足区。
  双龙街乡党委委员朱能文表示,这是一条穿梭于川渝之间的城际公交,目前沿途10余个站点均已打造完成,预计今年下半年运行。
  锣鼓村到大足城区距离不到30公里,过去村民要去大足,需要先乘车前往镇上或者安岳县城坐车,时间长不说,班次还少。未来,每半小时1趟的公交车将拉近两地居民的距离。
  川渝城际公交建设的推进,正是得益于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2月22日,川渝两地正式印发《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这是第8个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也是唯一一个以“文旅融合”为主题的平台。
  此后,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跑出“加速度”。6月24日的第一次会议上交出一份成绩单显示:目前成渝中线高铁、石刻文创园区等5个合作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8.31亿元,同时16个文旅合作事项有序推进……
  资阳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双方还将共建2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043亿元。

目标拉起“上扬线”
  2022年接待游客5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50亿元……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公布的目标,在当地文旅企业中引发热议。
  2021年,资阳市和重庆市大足区总共接待游客494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13.9亿元。要实现2022年的这一目标,意味着一年之内,要提升游客700多万人次,提高收入30多亿元。
  支撑这条目标“上扬线”的,是双方合作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在当天的会议上,资阳市和大足区宣布成立文旅工作、文旅+农业、文旅+工业、文旅+商务等多个专班,重点推动文旅与各项产业融合发展。
  在几天后发布的投资机会清单中,两地又联合发布了11个项目,其中大足片区共有大足石刻文创园、龙水湖度假区等6个重点项目,总
  投资约1050亿元;资阳片区有川
  渝石刻文化公园(资阳片区)、中
  国牙谷特色小镇等5个重点项
  目,总投资约445亿元,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一些企业负责人还给出建议:文旅+农业专班可以推动建设一批农业融合发展聚集区,文旅+工业可以打造石刻文创园、汽车文化产业园等特色文化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