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6期 >2022-06-24编印

山地农业如何念好“生意经”?
刊发日期:2022-06-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工人在潼南柠檬基地采摘柠檬鲜果。 潼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工人在潼南柠檬基地采摘柠檬鲜果。 潼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以产业“特色”换经济“高效”
山地农业如何念好“生意经”?


□两江观察记者齐飞
  想要加速实现山地农业现代化,重点在于以产业“特色”换经济“高效”。对山地面积占75.33%的重庆而言,山地特色农业要实现现代化,最终要落到提升经济价值上来。
  但在山地蹚出现代化路子并不容易。山地特色农业怎样上规模、强效率、增效益,从而提升“含金量”?近日,两江观察赴渝北、潼南等地调研采访,探寻山地特色农业“生意经”。

以科技力提升议价力

  走好山地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首先要用“科技力”提升山地特色农业“议价力”。潼南、渝北等区县就在提升山地农业亩产价值、增强议价力方面展开了有效探索,其中“科技力”就是关键一招。
  ——与农业科技所联手,在种质资源进行科技创新。以潼南区龙旺农业综合有限公司主打产品早熟桃为例。该公司总经理李金全说,龙旺农业与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推出“黄金蜜7号”“中桃金葵”“珍珠0号”等新品种,其早熟桃的糖度、硬度、外观都有优势,年产值约800万元,利润高达500万元左右。
  ——大力推广机械化生产,提高规模化,激发赚钱效益。比如,重庆骋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潼南流转了1000亩地种植高粱,是看中了这里便捷的交通和适合机械化的连片土地。该公司总经理孙建称:“100%机械化让1000亩高粱可产生100多万元的收益,但如果人工种植,这个项目就是亏本买卖。”
  ——研发高科技生产线,增强农产品科技含量。据重庆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雁成介绍,潼南年产柠檬20多万吨,过去以鲜果销售为主,附加值较低,利润较薄。檬泰生物看准柠檬深加工的市场空缺,自主研发出干湿一体柠檬果胶生产线,实现柠檬全成分利用,其中柠檬精油产量达到上百吨,柠檬汁产量突破2万吨、产值过亿,果胶产量突破2000吨、产值实现2亿元。

以生态资源提升含金量

  在重庆潼南、大足和四川安岳一带,有一个“柠檬金三角”,可谓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示范田”。这片区域产出占全国总量约80%的柠檬,规模大、品质好,更重要的是卖得起价。
  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片区域的降雨、温度、光照、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别适合柠檬生长,既能上量上规模,也能保证品质。
  不过,除了选对适合本地生态环境的特色产业,发展立体循环农业更是对生态资源的“一鱼多吃”。
  眼下,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的“食用菌—有机肥—果木基地—林下鸡养殖”立体循环产业正干得风生水起。
  据金刚村村支书石元介绍,以食用菌作为源头,不仅每天有约5吨鲜菇走向市场,还可为有机肥提供菌渣等原料。金刚村年产1万吨有机肥,其中80%向外销售,可收入80多万元;另外20%有机肥用来培植村里柑橘、蓝莓、草莓、桃子等,年产值100多万元。此外,金刚村在柑橘基地养殖林下鸡,近200亩林地养了6000多只,预计可卖150万元左右。目前,金刚村人均年收入25800元,村集体经济每年盈利200万元以上。
  除了金刚村,立体循环农业也在万州、江津、黔江等多个区县广泛应用。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立体循环农业不仅拓宽了高附加值绿色衍生产品,串起了生态致富链,还进一步夯实了农业的“绿色”底色,为山地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以市场导向提升竞争力

近日,市人社局组织开展“2022年川渝就业创业专家服务行”,多位专家、企业家在考察山地农业发展时普遍强调,山地特色农业不能“偏居一隅”,一定要更为主动、广泛地对接市场,让市场竞争成为推动山地特色农业增值增产的内驱力。
  错峰销售填补市场空白,就是抢占主动权的有效路径之一。比如潼南的龙旺农业就尝到了甜头。
  龙旺农业为了做到蜜桃价值最大化,特意选取了早熟桃,在5月份抢先上市,和陕西、山东等北方地区6月份成熟的桃子错峰上市。
  而丰都、云阳、忠县等地处三峡库区的区县,则反其道而行,选择了晚熟柑橘,避开全国70%左右的柑橘上市的10月到次年1月,把采摘时间延迟到2—4月,填补市场空缺。
  渝北区就业人才中心副主任刘茜表示,助力农产品错峰上市,政府还要加大对冷链保鲜技术的扶持力度,加强现代化冷库、低温加工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盯住山地特色农业的“朝阳市场”,也能出奇制胜。比如休闲观光农业强势崛起,成为新的消费引擎,而不少地方正瞄准机会、蓄势布局。
  如垫江依托牡丹花特色产业,打造“牡丹故里·康养垫江”乡村旅游品牌,建成休闲农业景点48个、特色旅游村10个。沙坪镇毕桥村成为乡村游热门打卡地,每年举办乡愁节、油菜花节、小龙虾音乐啤酒节、农民丰收节等,全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产生了较好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