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3期 >2022-06-21编印

原生态“宝贝”催生富民产业
刊发日期:2022-06-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曲茎石斛。 城口报记者王雪梅摄

曲茎石斛。 城口报记者王雪梅摄

何立坤培育的羊肚菌。城口报记者杨鹏飞摄

何立坤培育的羊肚菌。城口报记者杨鹏飞摄

  

城口深推种质资源保护
原生态“宝贝”催生富民产业


□城口报记者杨鹏飞
  城口地处重庆北端,境内的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和“生物资源基因库”,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赋予了难得的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
  近年来,城口县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在持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推动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发掘利用,并催生了羊肚菌培育等富民产业。

摸清资源“家底”

  “这些分别是连翘、独活、川牛膝、川党参、太白贝母……一共有400多种中药材,目前已经进行了种质资源详细检测的有100多种,这都是城口原生态的‘宝贝’。”近日,在城口县大巴山中药材陈列室,大巴山中药研究院院长周益权指着墙壁上琳琅满目的标本如数家珍。
  “这个陈列室是我们在城口进行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的举措之一。”周益权说,自2020年城口县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合作共建大巴山中药研究院以来,研究院成员一直致力于大巴山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翻山越岭收集了100余个(份)独活、川牛膝、川党参等中药材种质资源。同时,广泛查阅城口道光厅志、城口县志、城口红军药房等历史资料,全面摸清了城口中药资源、中药材企业、中药农业、初加工、精深加工、商贸物流等“家底子”。
  如此一来,大巴山中药材实验室、陈列室建设水到渠成。实验室进行质量检测,开展道地中药材品种良种选育、品种质量评价、种子质量测试、种苗等级规格测试、规范化繁育与栽培研究,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制定了“航向标”;陈列馆展示陈列城口典型中药资源植物标本、城口典型中药材样品或中药饮片样品,让每一株中药材都知“来龙去脉”。

缓解种质危机

  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的曲茎石斛在城口被发现,就是种质资源保护的“功劳”。去年7月末,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石斛专题调查组和大巴山中药研究院一行在药农的带领下,于城口县一处绝壁悬崖寻找到了曲茎石斛这一珍稀药用植物资源,并采集了3株凭据标本。
  从此,野生曲茎石斛种质资源研究成了周益权团队的重中之重,他们围绕曲茎石斛生物学特性、种群生态环境、野生资源保护等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目前已经在厚坪乡建立起人工繁育与仿野生生态种植基地。
  此外,在咸宜镇的明月村,专程来巡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崖柏种群情况的城口县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卢伟也收到了好消息。
  崖柏繁育基地的负责人告诉他,管理中心组织实施的“崖柏扦插繁育及栽培技术推广示范”,插穗生根率达80%,移栽成活率95%,崖柏扦插繁育技术取得新进展。
  崖柏曾是被宣布在我国已灭绝的植物之一。1999年,在城口县境内海拔140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被再次发现后,该县就将崖柏的保护、繁育作为保护大巴山生物多样性的标志性工作。
  经过多年培育和科学保护,现在崖柏的移栽种植数量已经突破800亩,崖柏的种质危机得到了很大缓解。

探索富民产业

  除了保护珍稀植物的种质资源,城口县还不断探索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壮大特色富民产业。
  何立坤发展的羊肚菌产业则是一次有效的尝试。最近,他自己培育的羊肚菌在高燕镇、坪坝镇等种植基地迎来了丰收,亩产提高了10%。
  记者在高燕镇看到何立坤时,他正在实验室里用显微镜观察刚刚从野外采摘回来的羊肚菌菌丝。
  羊肚菌价格较贵,野生羊肚菌干货价格近1000元每斤。何立坤回到城口创业后,一直不断研究,降低种植难度,想方设法提高羊肚菌的产量。
  “虽然都是羊肚菌,但一些羊肚菌可能在个头上有优势,另外的在抗虫性上有优势,不管是哪种优势都在生物基因上有体现,我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基因综合利用。今年羊肚菌的产量能够提升,就得益于在野外采集回来的上千份优质羊肚菌‘种子’。”何立坤说。
  目前,城口县羊肚菌种植规模已经达到500多亩,带动500多户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据城口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该县正将种质资源挖掘保护与正在进行的生物多样性普查结合起来,不仅是中药材和食用菌,城口山地鸡、城口中华蜜蜂,所有的动植物都将有自己的遗传基因库。
  同时,城口县会同西南大学编制大巴山生物多样性系统工程规划,从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物种多样性保护与建设、遗传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示范4个方面,对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修复以及生态旅游等25个具体项目,分区分层次系统开展保护、保育及修复工作,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保护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