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日报记者邱小雅
近年来,重庆通过城市更新盘活了一批城市闲置空间。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委了解到,在沙坪坝区,一条名叫“壹心巷”的300米小巷里,昔日设施滞后、空间凋敝,如今通过植入骑手驿站、社区书吧等多元“小格子”空间,化身为“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的鲜活样本。
“小格子”里做文章 闲置空间“活”起来
壹心巷原为重庆制药机械厂厂区,2002年后厂区进行了商业开发,并于2013年开通壹心巷支路。
此前,该片区商户、住宅等较为密集,外卖、快递等车辆出入频繁。同时,由于受历史规划建设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存在风貌形象杂乱、环境品质低下、消费业态低端等问题,群众要求改造呼声强烈。
对此,市住房城乡建委指导沙坪坝区住房城乡建委及沙坪坝街道通过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补短、闲置空间盘活改造,在300米的壹心巷内植入了24小时智慧生活馆、暖新驿站、城市书房和共享书吧、城市青年会客厅等多元“小格子”空间。
如今,小巷业态打破了物理与心理的隔阂,将原本封闭、消极的空间,转化为开放、共享的社区客厅,实现了街巷空间的“活化”与“共生”。
“全龄化”精准服务家门口的幸福“实”起来
作为连接三峡广场和重庆大学的重要街巷,壹心巷还承载着“老中青幼”四代人的日常。
壹心巷改造以“全龄新图景”为目标,围绕建设“青年活力街区、学子筑梦街区、儿童友好街区、老年颐养街区”,打造青春、活力、友好、开放的高效便捷生活街区。
“A+SPACE”、洛可咖啡等青年主理人业态的引入,开设“筑巷时光·青创集市”,既是创业孵化器,也是思想交流地。
作为全国首个“骑手友好街区”,暖新驿站为骑手提供饮水、充电、休憩等一站式服务,让奔波的身影有了停靠的港湾。“莎姐”守未工作室、青少年模拟法庭守护下一代健康成长;适老化改造与社区养老服务,则让老街坊们乐享“原居安老”的便利与舒适。
“共治共享”聚合力 老街巷活力“久”起来
壹心巷的新生,不仅在于空间的更新,更在于治理模式的创新。
通过“文明换享家”积分兑换、网格“N”力量融入等方式,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实现了从“要我改”到“我要治”的转变。作为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居民建议可直通国家立法机关;“五维治理”模式与智慧微网格,则让社区管理更精细、服务更精准、安全更有保障。
壹心巷充满巧思的“小格子”空间,正如一个个幸福的开关,开启了居民家门口“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
壹心巷的变化并非个例。近年来,市住房城乡建委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让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改造老旧小区9916个、惠及居民232万户,新增停车位6.5万余个、加装电梯6900余部。今年进一步推进1227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