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838期 >2025-11-04编印

傅晓阳:“我用受伤的脚踏着异乡的土地,心里满是故乡”
刊发日期:2025-11-0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作为北京重庆企业商会(大足石刻)文旅委员会首任会长,傅晓阳在会中致辞。

  作为北京重庆企业商会(大足石刻)文旅委员会首任会长,傅晓阳在会中致辞。

  

□新渝报记者余佳文/图
  11月的第一天,北京远望楼宾馆的会议厅里,乡音交织成暖融融的氛围。刚当选北京重庆企业商会(大足石刻)文旅委员会会长的傅晓阳,在旁人轻扶下颤颤巍巍地上台致辞。“我用受伤的脚踏着异乡的土地,心里满是故乡。”此话落在满是乡音的会场里,像一颗石子投进了濑溪河,溅起的是大家乡愁的涟漪。
  傅晓阳,重庆大足回龙镇人,国家一级编剧、知名制片人。他从部队电影放映员起步,1991年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同年返乡参与拍摄首部大足题材电视剧《托起太阳的一叶扁舟》。1997年,他以大足石刻“吹笛女”造像之意,创立“笛女传媒”,如今已成为重庆著名商标。其代表作《双枪老太婆传奇》《母亲母亲》《丁宝桢》等电视剧及电影《出山》,均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
  为什么是受伤的脚呢?傅晓阳告诉记者,2012年他突发脑干梗死,曾一度面临终身残疾的风险。“当时我自己都觉得再也站不起来了……”在随后的数年里,他从重新学走路开始,一步一步挪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别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后福我不要,我是大难不死必有使命!”傅晓阳说。
  而他所说的使命,便是要去搭好一座“桥”,一座汇聚乡情、推动家乡发展的“连心桥”,它一头系着家乡、一头连着北京,一头连着大足石刻的历史厚重,一头连着首都的平台优势。
  “‘连心桥‘的打造离不开家乡人的挂念与支持。”傅晓阳说,大足区委书记徐晓勇始终记挂着在京乡贤,去年6月24日,徐晓勇在北京会见大足籍乡贤时,就提出成立北京大足相关商会的想法,希望为在京游子搭起“叙乡情、谋发展”的平台。此后,从筹备方向的敲定到具体流程的推进,他更是多次关心进展。“晓勇书记总说,不能让乡贤们觉得‘远’,要让他们知道,家乡一直盼着大家常回来、多帮忙。”正是这份来自家乡的重视,让原本分散的在京大足人,渐渐聚成了一股绳。
  “现在,我们正在筹备的庆祝重庆直辖30年献礼剧《轨迹》,已确定与大足区委宣传部联合出品,剧中将融入大足石刻元素,让更多观众透过镜头看见家乡的魅力。”傅晓阳说这是大足石刻文旅委员会送给家乡的第一份‘见面礼’,以后还会更多。用影视赋能当地文旅发展,这是傅晓阳极为擅长的领域。2006年由他参与编剧的电视剧《双枪老太婆传奇》就曾成功助力广安华蓥山提升红色旅游的知名度。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在致辞的尾声,傅晓阳用岑参的《逢入京使》作为结语。他说,千年以前,塞边诗人只能托人捎句平安;现在,他们能做的远不止于此,接下来,他们将把大足的故事、大足的机遇,从大足带到北京,再把北京的投资机会、发展资源,从北京带回大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