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接1版)
陆海新通道帮助重庆开放“向南”延伸,而在“十四五”期间,重庆不断延伸开放大通道,已逐渐织密起一张面向“东南西北”,统筹“铁公水空”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网:
向西,中欧班列(渝新欧),翻山越岭,直达欧洲腹地,累计开行超过1.9万列,开行量和货值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向北,渝满俄班列,跨越风雪,与俄罗斯相接,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
向东,长江黄金水道,乘风破浪,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3亿吨,居全国内河前列。
空中,重庆航线飞跃全球,年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
推动各类开放平台能级跃升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9月29日,重庆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重庆·新加坡体验周”开启,新加坡的美食、服饰、文化等元素向重庆市民展示。
“我们希望能通过这场活动,让更多重庆朋友了解新加坡。”新加坡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兼新加坡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介绍,新加坡方面组织了包括新加坡航空、凯德集团、OSIM等在内的14家新加坡品牌与产品,从家居用品、保健到时尚与生活方式一应俱全。
“重庆·新加坡体验周”对许多新加坡企业而言,是一次打开重庆市场的机会。
新加坡国民化妆品品牌“枫缇”,此前从未进入重庆。这次其负责人不仅在体验周现场布置了展示区,更把他们公司的线上、线下联系方式直接摆了出来,希望能够找到代理商和合作方。
“‘重庆·新加坡体验周’已经成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下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在人文交往领域的标志性活动之一。”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谈到,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推动下,渝新航线增至每周24班,成为重庆密度最大国际航线。重庆跃升为新加坡人最热门网红旅游目的地,去年,新加坡来渝入境过夜游客数量达到8.6万人次。
不只是人文领域。“十四五”时期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实施的第二个五年,重庆与新加坡推动签约政府和商业合作项目累计347个、金额260亿美元,累计跨境融资金额217亿美元。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一张名片,也是重庆开放平台的一张名片。
“十四五”以来,重庆不断拓展开放平台功能,推动各类开放平台能级跃升,让这些平台为重庆对外开放提供载体,也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重庆自贸试验区是我市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其面积仅有全市的1.46‰,却累计探索形成了176项制度创新成果,集聚了全市超60%的外贸进出口量、超30%的实际使用外资。
综合保税区是开放的主阵地,“十四五”期间,重庆获批设立涪陵经开区、重庆国际铁路港综保区、永川综保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这也让重庆成为中西部地区综保区、西部内陆地区开放口岸最多的省市。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是全国首个兼具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这些枢纽汇聚汽车整车、药品、肉类等多种开放口岸功能。今年1—8月,重庆“五型”国家物流枢纽货物吞吐量超8000万吨、同比增长11%。
“重庆造”走向世界
“全球优品”加速入渝
今年9月,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MXGP)中国上海站开赛。重庆峻驰摩托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峻驰公司”)的越野摩托车也出现在赛场上。
“我们的越野摩托在国外市场已经得到了认可。”峻驰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相较于欧美本土品牌,峻驰摩托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同等性能的产品。今年以来,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的竞技越野摩托车已超3万辆,同比增长100%。
另一家渝企重庆虬龙科技有限公司也不遑多让。该公司率先主攻“越野+电动+摩托车”的组合,并掌握了核心技术。其首款产品“轻蜂”一经上市,就在各大国际赛场上表现抢眼。
截至2024年底,虬龙科技在国内拥有46家经销商门店,覆盖全国91%区域,产品销往近50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全球电动越野摩托车品类的标杆品牌。
“目前,摩托车已成为重庆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点。”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重庆摩托车出口达198.6亿元,同比增长37.9%。而在今年上半年,全国摩托车出口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重庆企业就占据半壁江山。
“重庆造”摩托车驰骋海外市场,源于重庆在外贸结构上的优化调整。
市商务委主任章勇武介绍,长期以来,重庆外贸以电子信息加工贸易为主导,而在“十四五”期间,重庆在稳住电子信息基本盘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外贸结构,挖掘更多外贸产品的潜力。
比如,“重庆造”汽车、摩托车等畅销海外市场,2024年全市汽摩整机和零部件的出口额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了278.1%、55.2%;石柱莼菜、武隆竹笋、开州桑叶蛋等特色农产品首次实现自营出口,2024年全市农产品出口额较“十三五”末增长103.7%。
此外,重庆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开拓国外市场、拿下国际订单。
比如,我市实施了“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并推广“渝贸全球”品牌,累计支持超3000家(次)企业参加400余个国际展会,直接收获意向订单超200亿元。
重庆还建设投用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金融、通关、物流与交易撮合等外贸全链条服务,让有意愿、有产品但是没有经验、没有渠道的企业也能够顺利地和外国人做生意。
如今,重庆做外贸的企业越来越多。2024年,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4739家,较“十三五”末增长了26%。这对重庆外贸的助力非常明显,“十四五”以来,全市外贸累计超过3.5万亿元,越来越多的“重庆造”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全球优品”涌入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