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825期 >2025-10-16编印

秀山:数字赋能水生态治理绘就“智慧河湖”新画卷
刊发日期:2025-10-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华龙网记者黄欢
  “搁以前哪能见到这景象?”近日,家住秀山县妙泉镇妙泉社区的杨阿姨指着河道水面感慨,现在水清得能看见鱼,傍晚散步的人都比以前多了好多。
  妙泉镇曾因河流跨域管理难、隐患排查滞后等问题,让两江碧水渐失光彩。如今,该镇通过数字赋能构建的“智慧治水体系”,正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美丽乡村图景变得愈发清晰。

跨域协同:打破壁垒的“数字跑道”

  “以前龙潭河上下游治理像‘各管一摊’,上游排污、下游清淤,非法捕捞、垃圾堆积等问题常因地界划分卡壳,协调起来要费不少劲。”妙泉镇武装部长肖友露指着基层智治平台上的河道地图,边操作边介绍。针对与酉阳县龙潭镇交界的治理痛点,今年以来,妙泉镇依托基层智治平台专门搭建龙潭河水生态跨区域联防联控子跑道,将其纳入全镇72个基层治理子跑道矩阵。同时将龙潭河水生态跨区域联防联控应急预案纳入基层智治平台,通过数字平台支撑推动实现“问题联处、数据联享”。
  今年8月,妙泉镇联合酉阳县龙潭镇召开专项座谈会,就跨区域河流共管共治工作进行研究安排,建成水质共享监测、联合执法巡查等6项机制,并划定1处跨域联治重点区域。目前两地已开展联合巡河3次,联动化解跨界污染事件1起,实现“一河清水两地共护”。


数字中枢:网格员的“智慧眼睛”

  “滴!您有一条新事件待处置。”小浩村网格员宋华珍的手机突然弹出预警,屏幕上清晰显示着智能摄像头捕捉的群众在非法捕鱼的画面。她立刻联系就近2名生态先锋志愿服务队队员,仅用10分钟便抵达现场制止了非法捕捞。这样的快速响应,得益于全镇23个智能摄像头的“守护”。今年以来,妙泉镇为强化数字化实战能力,在梅江河、龙潭河重点流域布设智能摄像头并接入基层智治平台。系统一旦捕捉到非法捕鱼、污水直排、临水危险等行为,就会立即推送预警给就近网格员。
  “平台给我们设了KPI,每月至少巡河4次,隐患处置率必须达100%。”宋华珍点开任务清单,上面清晰标注着排污口巡查、水质监测等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数字化正推动水域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警”。今年4月,大田村网格长瞿世明在开展平台下派的巡河任务时,发现辖区河流颜色呈现异常,立即通过平台上报处置。妙泉镇指挥中心受理后联动生态环境局现场检测,3小时内就给出了“水体正常”的反馈,迅速消除了风险隐患。

全民共治:志愿红织密共治网络

  “每天饭后到河边转一转,看到垃圾就捡,发现违规垂钓这些问题就拍,已经成了习惯。”妙泉湖护渔志愿服务队队员瞿秀明擦着额角汗珠说道。这支由24名党员群众组成的队伍,是妙泉镇水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之一。
  为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进一步提升水生态治理效能,妙泉镇依托智治平台构建了“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志愿接单”服务机制,同步组建“生态先锋”“红岩星火”等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河道清淤、护渔巡查、环保宣传、水上应急演练等活动20余场。“现在不仅河水清了,连妙泉湖的鱼都多了!”村民老田的话道出心声,一组数据更是印证着治理的实效:集镇污水管网整改、扩建1100余米,河道年清漂1000余吨,沿河村居化粪池改造132户,面上源污染削减95%,流域水质持续稳定向好。
  “山上银花、半山油茶、河岸果蔬”的产业格局愈发兴旺,妙泉湖乐园景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60%。妙泉镇相关负责人党委书记饶琳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拓展“AI+河湖治理”智慧治水模式,让数字治水更精准,努力将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