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天下大足总第825期 >2025-10-16编印

以绿水青山之“颜”铸金山银山之“值”
刊发日期:2025-10-16 阅读次数: 作者:陈龙  语音阅读:
  

□陈龙

  近日,《龙水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式发布,为这片灵秀之地绘就了清晰的发展蓝图。其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被置于基本原则的首位,一系列具体举措更昭示着龙水湖正积极探索一条将绿水青山的“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产值”的有益路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注脚。
  绿水青山本身就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本。龙水湖度假区拥有“山、水、岛、泉”交融的生态基底,这是其发展的最大优势与生命线。《行动计划》中,“生态效益提能行动”明确提出坚持“大保护、巧利用、微开发”,实施龙水湖、巴岳山生态修复及彩靓工程,推进水环境治理、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恢复。这并非简单的环境整治,而是通过系统性生态投入,筑牢发展的绿色屏障,确保自然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为旅游产品注入持久魅力。这种对生态本底的坚守与提升,正是“颜值”能够持续创造“产值”的前提。
  拥有绿水青山,更需懂得如何“巧利用”。《行动计划》构建的“休闲运动+康体疗养+研学体验+主题游乐+创意夜游”产品体系,正是生态价值实现的关键一环。无论是依托温泉森林打造生态康养基地,还是利用湖面发展“水、陆、空”立体运动,亦或是建设沉浸式田园艺术村落、打造川渝研学基地,其核心都是将优良的生态环境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休闲度假体验。这些项目让游客不仅能看到“颜”,更能亲身感受、深度参与,愿意为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付费,从而直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收益。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为生态价值转化增添了文化内涵与情感链接。挖掘大足石刻、重汽文化等本土文化,融入夜游项目、文创商品;联动周边景区景点,形成全域旅游网络;发展“生态+体育”“生态+文化”“生态+农业”等多元业态,这些做法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层次,提升了吸引力与附加值。生态不再是孤立的景观,而是与文化、体育、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的载体,催生出更广阔的经济空间和就业机会,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双赢。
  实践表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绝非对立,关键在于找到科学转化的路径。通过守护生态本底、创新产品供给、促进产业融合、强化科技赋能,龙水湖正努力将自然的“馈赠”转化为发展的“动能”。其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探索不仅关乎一区一地的旅游升级,更对广大生态资源富集地区如何走出一条兼顾生态与发展的新路,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期待龙水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能成功创建,为“两山”理念写下又一个鲜活能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