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渝周刊·龙水湖总第817期 >2025-09-26编印

这里,无人生还
——电影《731》观后感
刊发日期:2025-09-26 阅读次数: 作者:兰卓(重庆)  语音阅读:
  

兰卓(重庆)

  “距离出逃还有x天”,这样的倒计时多次出现……当唯一成功越狱的王永章在田野奔跑时,他背后响起了尖利刺耳的枪声,令人打了个寒颤!影片并没有出现观众希望的结局,因为“这里,无人生还”……虽然王永章只是一个小商贩,却有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之举。
  电影《731》以王子阳在哈尔滨背荫河“中马城”细菌实验基地,成功越狱的历史事件为重要原型进行拍摄,展现了3000多名来自中国、苏联、朝鲜等国的平民被强制作为“活体实验材料”,经历冻伤实验、毒气实验、活体解剖等极端折磨。当镜像定格在侵华日军731部队的解剖台前,我们审视的不仅是暴行的标本,更是亘古以来罕见的人性深渊。
  影片以一种纪录片式的真实,让人有倒吸凉气的窒息感,有五味杂陈的愤怒、悲痛,也有噙满泪水的感动。那些令人发指的人体实验场景,每一帧都如同一把利刃,狠狠地刺痛着我们——影片以残忍的写实手法令人窒息。当然,残忍的不是剧作家和导演,他们只是刻画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
  在观影过程中,同行的女性、孩子多次捂住双眼不敢看那些惨不忍睹的画面。影片给观众带来的生理性、心理性的“不适”,以及深深的无力感,来自于对历史的无奈——出于本能,我们想穿越到苦难的岁月,亲手去拯救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马路大”,日语意为“圆木”,是侵华日军731部队对被迫接受人体实验的受害者的蔑称。“马路大”原意为“剥了皮的木头”或“圆木”,这一称呼将活人等同于无生命的木材,彻底剥夺了受害者的人格与尊严,这种物化将实施非人道暴行表露无遗,体现了731部队反人类的罪恶行径——受害者没有姓名,只有数字编号,他们只是“实验工具”和“生物材料”。受害者被系统性“消耗”,只是流水线上的原材料,这种冷酷的暴行超越了个体恶行,成为法西斯系统性屠杀的反人类罪行。
  影片里,最恐怖的不是恶魔的狰狞面目,而是恶魔也有着人类的模样。所有不认编号想要喊出自己姓名的人都会被残忍杀害。然而,在和服小女孩安葬她们的宠物仓鼠时,医学博士、731部队头目石井四郎却让她们给仓鼠起个名字。“有了名字,就会被记住了。”人是数字,鼠有名字,施暴者嘴脸所展现的,是一种被军国主义思想彻底异化后的非人状态。“科学”本来是一个美丽的词汇,在那个地狱里却成为大规模屠杀的工具——所谓“大东亚共荣”的极致伪善口号,最终与实验室和万人坑里“无人生还”的悲惨结局形成了巨大的反讽。
  影片入木三分地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更是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黑暗遗产”。片尾有一个镜头尤其令人揪心、心碎:白色荧幕背后是受害者拼命挣扎的剪影,他们在地狱里喊着自己的名字……“你若记得,我便活过”。影片隐喻了个体在战争机器面前的渺小与无力——强大的系统暴力与杀戮,时刻警醒我们:真正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被遗忘;面对强暴,从来也不要奢望博得同情,而要让我们变得足够强大,以压制那种得意忘形、肆无忌惮的暴行。
  忘记历史的人,注定重蹈覆辙。从盛夏观看《南京照相馆》,到秋天观看《731》,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重新回到车水马龙、欢声笑语的大街上,绿荫下这平凡而珍贵的日常,与银幕上的时空隧道处的地狱图景形成了尖锐对比。
  今天,我们铭记历史,是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吾辈当自强,砥砺奋进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盛,才是我们在和平道路上从容而行的最大底气;今天,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人性、守护和平,让和平之光永远照耀人类文明的坦途。这是人类的常识、共识!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情!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部影片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它警示了全人类:当今世界,在霸权主义的拱火下,部分地区长期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地球依然笼罩着战争的阴霾,唯有足够强大的和平力量、正义力量才能维护人类的和平与安全,让过往的一个个悲剧不再重演,让人们安心地共享寰宇下的阳光与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