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报记者刘星欣见习记者李江
日前,在重庆宇潇智能家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宇潇)的打包车间,自动化设备正高效运转,纸板被精准剪裁成包装盒雏形,工人们正专注地进行定制家居板材打包,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
重庆宇潇作为上海文信家具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专注于全屋定制家居和办公家具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采用德国豪迈自动化生产线及酷家乐三维软件、自主打造的生产信息系统等数字化系统,实现智能化制造。产品主要选用欧洲进口环保板材,均达到F4星级和ENF级环保标准,主要销往云贵川渝等地。
“好产品需要好包装,就像好马配好鞍。”重庆宇潇相关负责人指着正在封装的板材介绍,公司平均每月发货全屋定制订单1400至1500个,产品包装采用智能扫描技术,实现“量体裁衣”式精准包装,每块板材配备加厚防震泡沫垫及边角保护条,形成多层缓冲系统,包装完成后即时生成可追溯信息标签,保障定制家居产品的运输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宇潇每块板材使用的包装纸板均来自于同园区的重庆天瀚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这家“邻居企业”提供的瓦楞纸板、蜂窝纸板等产品,满足重庆宇潇对包装产品质量、环保的高标准要求,年采购超80万元产品。
这种“邻居变伙伴”的产业链协同模式,在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内已形成规模效应。在富瑞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正加紧生产“富瑞”牌同步倒挡器,这款产品已成为园区万虎三轮摩托车、大阳三轮摩托等指定配件;万虎工业生产的三轮摩托车,则有园区内近30家企业提供的散热器、后桥、车桥等零部件。此外,三峡电缆科技每年约2万吨的铜杆、铜线等原材料来自园区的金田铜业,科马工贸则坚持75%基础原料本地采购……
“这种‘就近配套’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不仅降低物流成本,强化供应链韧性,更通过技术标准统一、质量管控协同等隐性优势,提升园区的整体产业竞争力。”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现有1000多家企业,其中,材料类企业223家,汽摩类企业168家,装备类企业459家,这些企业通过产业链深度协同形成集聚效益,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单打独斗到共生共赢,重庆枢纽港产业园的实践印证了“产业集群不是企业的简单聚集,而是价值链的深度重构”。未来,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将进一步深化协同网络建设、创新生产圈培育、绿色循环体系构建和开放枢纽功能强化,推动产业从“地理集聚”到“化学融合”转型升级,为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建设培育源源不断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