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815期 >2025-09-24编印

“小油菜”撬动“大产业”!
秀山打造“油菜CEO”
刊发日期:2025-09-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重庆日报记者黄乔实习生胡云凤
  9月22日,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委员会指导下,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精准对接当地油菜产业痛点,开展了“油菜CEO”集中培育活动。
  近五十位来自田间地头的油菜种植大户、合作社带头人、菜油加工企业代表坐进课堂,跟着专家学栽培、辨品种、宣品牌、扩市场。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场培育活动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把秀山油菜从家家户户的“油瓶子”,打造成带动增收的“金罐子”,让每一粒不起眼的油菜籽都释放出更大价值。

破解种植难题
专家手把手教“科学种油菜”

  “以前种油菜凭老经验,选种看邻居、施肥凭感觉,产量总上不去。”刚听完课的种植户李大哥拿着笔记本感慨。
  此次培育活动将技术赋能作为“重头戏”,邀请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专家,针对秀山油菜种植中的技术瓶颈开展专项教学。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周清元教授以《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题,结合秀山的气候、土壤特点,从怎么选适合当地的品种、播多少密度能高产,到田间水肥怎么管、病虫害怎么防,连施肥的时间节点、用药的安全剂量都讲得明明白白,手把手教大家把“技术账”算成“收益账”。
  赵会彦博士则聚焦《黄籽高油酸油菜品种培育和产业发展》,向学员介绍高附加值油菜品种的优势——不仅出油率高,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市场溢价空间大。
  “以前种油菜只看产量,没想到品种选对了,收益能翻番。”不少学员赶紧掏出手机拍课件,“以前只盯着产量,原来品种才是‘增收密码’!”


跳出“卖原料”思维
给油菜贴上“秀山标签”

“种了几十年油菜,从来没想过‘为谁种’‘怎么卖’,收了籽要么自己榨油,要么低价卖给贩子。”课堂上,一位老种植户的坦言,说出了不少人的困惑。
  “酒香也怕巷子深!秀山油菜有生态种植的底子,还有土家族文化的特色,这些都是别人抢不走的优势!”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乡村振兴与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黄海一句话点醒众人。
  他带领学员们跳出“只卖原料”的固化思维,一起梳理秀山油菜的“独家卖点”:生态种植的“绿色牌”、土家族文化的“特色牌”,再结合市场需求细分客户——给家庭消费者做小包装精品油,给餐饮企业供定制用油,甚至能开发油菜花海的文创产品。
  “我们可以开发小包装菜籽油、油菜花海文创产品,以拓宽销售渠道。”一位参训学员说。
  黄海趁热打铁,指导学员制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策略,比如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种植过程、开展直播带货等方式,以及对接商超和餐饮企业建立长期供货合作,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长效帮扶不止步
“新农人”要带火“大产业”

  “这不是一次‘走过场’的培训,而是长期帮扶的开始。”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本次活动只是起点,后续将依托秀山油茶产业创新创业专家工作站,整合创新创业服务要素,为学员提供点对点的持续帮扶。通过持续孵化,力争培育一批“能管理、善经营、会营销”的“油菜CEO”,推动秀山油菜真正实现“小油菜”向“大产业”的跨越。
  “要让油菜产业经营主体变身‘新农人’,就要通过经营主体能力的提升,打通从生产到市场的全链条。”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从技术赋能到品牌塑造,再到长效孵化,“‘油菜CEO’培育活动精准对接秀山油菜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油菜产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和高附加值,这才是秀山农业现代化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