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815期 >2025-09-24编印

大渡口建胜镇建立3.8万份民情档案,绘制“网格民情地图”
——一图感知万家情一档精准解民忧
刊发日期:2025-09-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重庆日报记者周传勇
  “竹园小区东门外已划停车位,但仍有人随意停车,造成拥堵,要提前处理,以免产生矛盾纠纷。”9月18日上午,大渡口区建胜镇综治中心内,打开“网格民情电子地图”,工作人员就发现了竹园小区潜在的矛盾纠纷,随即与相关部门协调,很快就制定了解决方案。
  “如今镇内已有的、潜在的社会矛盾纠纷有多少,此前如何化解、未来如何预防,就算足不出户也能迅速掌握。”建胜镇平安综治岗负责人喻应宝说,这都得益于建胜镇收集了全镇群众信息并建立3.8万份民情档案,每月动态更新,还用这些档案绘制了“网格民情地图”,为精准治理提供支撑。
  今年以来,依托“网格民情地图”,建胜镇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25件,综合化解时间较以往缩短一半,全镇基层治理驶入“快车道”。

聚焦“三难”问题
建立3.8万份民情档案

  建胜镇下辖8个村居,是大渡口区钓鱼嘴音乐半岛开发建设的主阵地,正处于大拆迁、大开发、大建设阶段。
  全镇常住人口达3.9万人,其中拆迁安置人口有3.1万人,包括镇内的农转非人口、其他镇街的安置人口,户口空挂现象较为普遍,人员构成复杂,市民身份难转换、诉求多样难解决、法治观念难形成的“三难”问题凸显,管理难度大。
  “安置人员主要被集中在回龙桥社区、白居寺社区、百佳园社区,社区干部对以往人员、地情不熟悉,增加了社区管理难度。”喻应宝说,基层治理就是“熟人社会治理”,熟悉群众、融入群众,才能更好地有准备、有计划地服务群众。
  今年2月,建胜镇以全镇53个网格为单元,涵盖726个楼栋,通过“线上问卷+线下敲门”,全面收集汇总居民基础信息、需求清单和意见建议,尤其是重点人员、空巢老人、残障人士、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的分布位置,最终形成了3.8万份民情档案,实现“一楼一档、一房一档、一人一档”,并动态更新居民诉求,确保服务精准触达。
  “一旦产生矛盾纠纷,在抵达现场调解之前,我们就能根据民情档案提前掌握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对症下药,提高服务效率。”建胜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宋建科说,基于上万份民情档案,他们还制作了“网格民情地图”和动态管理底册,每月各个社区都会通过“141”智治平台上报已解决和潜在的矛盾纠纷,“一图一册”让基层治理更加从容。

预判矛盾点
把服务做在纠纷形成前

  “网格民情地图不仅让矛盾纠纷在事后化解时更高效,也实现了精准的事前干预。”喻应宝说,尤其是针对群众的共性需求,提前服务能避免产生群体性矛盾纠纷。
  今年5月,“网格民情地图”上更新了这样一条信息:白居寺社区竹园小区东门外的祥福路上车辆乱停现象严重,影响居民日常出行和生活环境。
  “现场走访后,我们发现祥福路经竹园小区东门并未与中顺大道连接,成为断头路,不少居民到此停车。”喻应宝说,随着私家车数量增加,小区停车位无法满足需求,许多居民就把车停在小区东门外,矛盾爆发风险高。
  于是,建胜镇多次联合社区研究解决方案,最终决定在重要路段划设消防通道线、安装警示标识,在东门外划设路内停车位25个;硬化小区周边能够利用的空地,增设临时车位约150个;并在祥福路轨道2号线白居寺车辆段,划设路内停车位约110个。
  “我们还在小区周边发现了闲置地块,多方协调后,新建了生态停车场,增设车位约50个。”喻应宝说,多措并举共为小区增加了超300个停车位,收费标准也和小区停车场一致,缓解了停车压力。
  “整改后没有发生一起矛盾纠纷事件,极大缓解了小区治理压力。”白居寺社区党委书记黄宏说,但没多久又出现新问题,一些居民为了多停车,未在划定的车位线内顺向停车,而是竖向停车,该路段及周边也没安装违停抓拍监控,处罚力度不够,又造成拥堵。
  目前,建胜镇正计划在该路段增设违停抓拍监控镜头等设备,加大处罚力度;对该路段停车位进行重新划设,如斜向停放等;并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停车场进行升级改造,设置道闸,分时段收费,提升停车场的环境和使用效率。
  “停车难是许多小区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矛盾纠纷的爆发点,越早介入处理效果越好。”喻应宝说,目前已为竹园小区建立动态管理底册,并总结治理经验,接下来将举一反三,聚焦群众共性需求,把服务做在纠纷形成前。

效率翻倍
今年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825件

  事前精准干预,事后高效化解,也让建胜镇的基层治理效率翻倍。
  今年5月,西城佳园小区居民向镇相关部门反映,小区生活垃圾中转站的选址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喻应宝翻阅民情档案后了解到,原生活垃圾中转站建在小区外围的小山包下,后因修建了社区公园,为提升居民体验感,物业把中转站搬至小区4号门外。现因4号门外空置地要修建房屋,中转站不能再使用,只能迁回原址,不少居民难以理解这一举措。
  “我们随即邀请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百佳园社区等单位及部分居民代表召开西城佳园小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迁建联席会,聆听群众意见,商讨解决办法。”喻应宝说,大家都认为建中转站是必要的,选址在小山包是最优方案,符合大多数居民实际需求。
  很快,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的消息在小区传开,但邻近楼栋的部分居民反对,认为中转站会影响健康,建议直接用转运车运垃圾。
  “转运车的工作时间不固定,时间晚了,垃圾堆积,更影响小区环境,车辆发出的声音也会影响居民休息。”喻应宝说,物业公司栽种了绿植美化中转站外围,做好设施密闭、防渗、防臭、通风、排水等,严格落实定时清运、散落垃圾清扫、地面冲洗和消杀制度,确保不影响小区环境,这才打消了居民顾虑。
  “今年6月,垃圾中转站顺利投用,目前正常运行,但少数居民依然不了解施工必要性和后续管理措施,还要进一步劝导。”喻应宝说,依托民情档案,此次纠纷仅用不到两周时间便初步解决,比以往处理同类事件效率翻倍。今年3月以来,建胜镇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25件,用时减半,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