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记者梁浩楠
9月19日至22日,全球摩托车行业盛会——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简称“摩博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作为中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摩托车专业展览,本届摩博会参展企业再创新高,达950家,涵盖整车、零部件、骑行装备及相关服务机构,汇聚了全球摩托车与电动车品牌75个,动静态展示车型超3000款。
透过这场行业盛会,“摩托之都”重庆“秀”出了什么?在全球“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浪潮下,重庆又将如何抓住机遇,兑现“世界摩托之都”的雄心?
秀产品
全球新技术、新产品同台
从北登陆厅步入N8馆,摩肩接踵的展厅里,巡航、踏板、街车、复古、跑车、拉力、休旅、越野、电动自行车等各种车型应接不暇。
现场,市民们争相上车体验,摩友们热议新车特性,行车记录仪、智能头盔等周边装备展台亦人头攒动。
“我们带来了燃油与电动领域的尖端技术成果及面向年轻市场的爆款产品,比如科技新范式AQS401 E-Clutch版、自动挡运动巡航朋克CVT190等。”宗申集团展区工作人员介绍。
以科技新范式AQS401 E-Clutch版为例,其搭载的E-Clutch 2.0电子自动离合技术,实现了无需操作离合杆即可起步、换挡和停车,轻松解决新手拖挡熄火、换挡顿挫等操作问题。
无极全新ADV产品DS800X首次在国内亮相,雅迪、虬龙、霓星、黑骑士等整车企业带来了全球领先的三电系统和集成化设计,展现国内企业的研发实力。
本田、摩托莫里尼、凯威MBP等海外品牌也纷纷携新款产品亮相,诸如四缸街车CB5000SF、金翼GL1800 50周年纪念款、全新ADV车型X-CAPE 1200等。
“一饱眼福!之前只在网上看,今天一次性体验够,太过瘾了!”市民张先生的感慨道出了观众心声。
不仅是整车产品,现场展出的行车记录仪、智能头盔、带音响的后备箱、骑行服等吸引了不少摩友兴趣。一款源自战斗机技术的头盔抬头显示器引发围观,通过AR技术将导航信息投射于眼前,还支持AI语音控制、蓝牙对讲等功能。
百度地图推出的行业独家摩托车车道级导航,可实时显示车道位置,甚至提示前方路口红绿灯倒计时,帮助骑行者合理控制车速、减少闯红灯行为;针对外卖骑手优化的社区通行指引功能,大幅提升了配送效率。
组委会有关负责人坦言,本届摩博会参展企业覆盖摩托车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代表了全球摩托车行业最优秀的制造能力,展会同期还推出11场新品试驾活动,以“动静态结合”让观众深度触摸行业前沿。
搭平台
链接全球的产业枢纽
摩博会早已超越产品展示的边界,成为推动产业出海与跨界合作的关键枢纽。
本届摩博会特设洽谈对接会,走进M103会议室,十几张洽谈桌分组排列,每张桌上的标牌清晰标注着采购商需求与企业简介,供需对接的忙碌场景随处可见。
“报名太火爆了,差点没报上。”来自台湾的采购商张藤耀是第三次参加,今年希望寻找一些灯具的供应商帮忙代工,定位在中高端摩托车。“以前我主要在台湾做采购,然后销往欧美国家,现在大陆的质量越来越好,从前年开始我们公司采购的产品逐渐向大陆这边转移。”张藤耀说。
在前两届摩博会上,张藤耀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此次还在与两家重庆厂商深入磋商。
作为供应商,来自苏州的张凯也收获颇丰。“我们主要致力于锂电池的研发销售,一天时间下来,差不多与五六家国内外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现场,交换名片、合影留念的画面不断上演,还有不少采购商拖着行李直奔洽谈桌,生怕错过商机。
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摩博会前期,组委会就收到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的采购订单,订单需求主要集中在摩托车整车、电动摩托车、发动机配件、刹车配件、电池、轮胎、充电配套、连接器等。
为提升效率,组委会提前完成上百个订单的“预配对”,将供需双方信息整理成册,为一对一洽谈铺路。最终,200多家国内企业与采购商精准对接,意向采购金额达3.2亿美元。
另外,展会与天猫电商、抖音电商达成平台级合作,展期4天,国内电商成交2.25亿人民币,成为品牌内销增长新引擎。
作为全球领先的世界级摩托车专业大展,摩博会自2002年创办以来,在重庆连续举办23届,如今俨然已成为行业品牌展示、产品贸易、技术交流和业内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亮实力
打造千亿集群的产业底气
世界级大展的背后,是重庆摩托车产业历经数十载砥砺前行,积淀的雄厚根基。
近年来,重庆聚力打造千亿级摩托车产业集群,持续推动摩托车产业高端化、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已形成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配套的完整产业链条,本地配套率超过60%,电机、电控、车架、灯具、仪表等总成已基本实现就近配套。
其中,本土企业宗申集团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是2025年榜单唯一的摩托车企业。隆鑫、宗申、银翔三家企业稳居全国燃油摩托车销量前10,隆鑫、宗申、银翔、千里科技、航天巴山5家稳居全国摩托车出口前10。
另外,雅迪、台铃、爱玛全国排名前10的企业有7家落户重庆,形成差异化的产业布局——铜梁有爱玛、永川有雅迪、荣昌有小刀,大足高新区则汇集台铃、绿源等品牌,即将迎来赛鸽入驻。
大足区委副书记、大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罗晓春表示,大足要素保障齐全,有标准厂房、充足土地及畅通的物流通道,且推行“一企一策”等政策支持与“足够懂你”的优良营商环境。
作为电动摩托车专业配套生产基地,荣昌致力于打造摩托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条,现有配套企业80余家。比如九州动力、鑫洋科技等。“针对摩托车产业,荣昌有产业基因、配套支撑、辐射优势与完善配套,还提供‘2+ 4+N’基金支持,诚邀企业家来荣昌投资。”荣昌区招商投资促进局局长王利亮说。
政策与产业生态形成“强支撑”,使得重庆摩托车产业发展动能愈加强劲。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市摩托车产量达到了425.8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稳定、超过1/3,产值627.5亿元,预计全年摩托车产量突破800万辆,产值突破1000亿大关。
重庆这份“底气”,基于雄厚的产业基础,既是办展的根基,更持续吸引企业来渝扎根。
展雄心
全球产业基地的进阶之路
当前,全球摩托车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度推进与新兴市场加速崛起,市场呈现多元化拓展、差异化升级的鲜明特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重庆将如何抢抓新机遇?
在中国摩托车商会会长、宗申集团董事局主席左宗申看来,中国摩托车产业历经多年转型升级,正逐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中国品牌凭借技术突破、品质提升,逐步跻身全球前列。
从国内市场来看,摩托车既是民生通勤的重要工具,更成为休闲娱乐、社交互动的新载体,个性化、高性能产品需求爆发式增长,为产业开辟了增长空间。
从国际市场看,亚非拉地区需求庞大,而且中高端产品需求逐步释放,为中国摩托车企业出海提供了增量蓝海。
从技术趋势看,智联化、网联化、电动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也是中国摩托车产业构建全球竞争优势的核心抓手。
面对机遇,企业纷纷拿出应对方案。九号公司中国经营事业部总裁何龙飞认为,要围绕用户需求,迭代研发产品,搭配精准营销,以智能化体验赢市场。
浙江华洋赛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继刚介绍,出海机遇在于中国产品竞争力提升与国际品牌认知改善,挑战则是贸易壁垒与内部低价竞争。他强调,品牌建设需以打造国际尊重的中国品牌为目标,拒绝贴牌短期利益,遵循国际规则诚信经营,以长期主义换长远发展。
重庆黄河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家洪指出,企业要“守正创新、向上突破”,以品质安全为底线,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与品牌价值竞争,深耕细分赛道,通过模块化设计等方案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实现价值共鸣。
作为摩托车之都,重庆也早有布局,更有政策支撑。今年7月,《重庆市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出台。目标明确:瞄准国内电动摩托车市场,聚焦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海外电动车市场,到2027年建成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届时,全市电动车年产量超过1500万辆,其中电动摩托车占比超过80%。
“通过此次摩博会,期盼更多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落地重庆,更多的项目投在重庆,共同助力我市和中国摩托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说。
从摩博会上的产品亮剑到产业集群的实力彰显,再到全球产业基地的目标擘画,重庆正以“世界摩托之都”的雄心,在全球摩托车产业变革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