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
值此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在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工作的吴嘀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中国军视网”和巴中日报社“巴中全搜索”新媒体上,看到“红色血脉——为烈士寻亲”“@全国网友,23名英雄的亲人,你们在哪里?”的消息,其中,有他的叔公吴鸣和,令他内心一震。他从小虽知叔公吴鸣和牺牲在万源保卫战,但不知具体安葬在何处。叔公在他心目中,是位了不起的英雄,十分敬重。
吴鸣和(又名吴鸣鹤、兰生),1890年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是“延安五老”之一、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同志的侄子,年少时他胸怀大志,先后在成都新学、四川讲武堂求学,曾任熊克武部连、营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曾任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红十一师参谋主任,参与指挥过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和通南巴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战斗。1933年,在战斗中负重伤英勇牺牲,时年43岁,无子嗣。
8月27日清晨,吴嘀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记者一同踏上寻亲之旅。乘坐复兴号动车两个多小时后,又转乘汽车驶上巴中通江高速这一全国首条红色主题高速公路。车窗外烈日当空,车内吴嘀的心情愈发激动。经过25公里的“红军路”,终于抵达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陵园内苍柏滴翠,庄严肃穆。通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树文、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赵云成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馆长黄飞等热情接待了吴嘀,并详细介绍了陵园情况和寻亲工作。
据了解,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占地350亩,安葬着25048名红军将士,是全国唯一由红军为牺牲战友修建的、安葬烈士最多的红军烈士陵园,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怀着对先烈的崇敬心情,沿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拾级而上,“铁血丹心”红军立体雕塑和巍然矗立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大字庄严醒目。进入陵区,1932年12月18日红色大字分立两旁,是红军入川的时间。
据介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把革命的烽火燃遍了川陕,翻身做主的苏区人民,以数十万儿女上战场、两百万“背篓”支前忙、千万家宅做营房、亿万斤口粮当军粮的巨大奉献,创造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的辉煌,为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卫胜利成果,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两年多时间里,先后进行了200多场战役,牺牲了无数红军将士。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就设立在通江县王坪村,这里最初是红军为牺牲的战友们修建的烈士陵园。2012年,通江县将散葬在全县50余处的17225名红军烈士迁葬在陵园的无名烈士纪念园。青山处处埋忠魂,漫山遍野、整齐划一的25000多座红军墓,一个个都是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丰碑。核心陵园有7800名英灵,无名墓区还有17225名忠魂。
在核心墓区,吴鸣和烈士之墓庄严肃穆。墓碑上镌刻着:吴鸣和烈士,四川荣县人,中共党员,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赴苏联学习,历任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红四军十一师参谋主任,1933年在四川通江县牺牲。
面对叔公的墓碑,吴嘀久久肃立。“吴鸣和叔公,您的侄孙吴嘀来看望您来了”,深情的呼唤穿越时空。默哀、三鞠躬并代表全家敬献鲜花,吴嘀拿出在路上写就的祭文,与叔公进行了跨越时空的一段对话,将思绪带回那段为了革命理想铮铮铁骨、挽救民族危难的峥嵘岁月,表达内心的崇敬之情,并汇报了今日中国之盛世新貌。
祭奠结束后,吴嘀参观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随路一行人员,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家表示要缅怀红军先烈遗志,学习革命先烈不怕艰苦、勇于献身的精神,传承红色革命文化,讲好红色故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与和平环境,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今天,我们更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叔公吴鸣和和千千万万的红军先烈们,请安息吧!我们将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据重庆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