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799期 >2025-09-02编印

大渡口:从“住有所居”到“心有所属”
刊发日期:2025-09-0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大渡口报记者张涵菓
  早上九点半,住在大渡口区友间公寓的“00后”青年陈明走出家门,步行5分钟抵达楼下的共享办公空间,预约工位、打开电脑,开启一天的高效工作;午休时间,去公寓的健身房锻炼;傍晚,“知喜”盒子的小型音乐会伴着夜色而来,大家随着节奏摇摆……这是新山村街道以“美好新山村优质生活圈”为目标,打造的“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中的一个寻常剪影。“在这里,我不仅找到了温暖的‘小家’,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陈明说道,新山村街道还在友间公寓打造了“515青年服务圈”,为留渝来渝青年提供了青年驿站、青年公寓、青年夜校等多元服务平台。
  养老、入学、就医、用餐、休闲……足不出社区,就能够享受高品质城市生活!今年4月,市发展改革委印发了重庆市首批“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名单,新山村街道被纳入名单,目前已经进入全市首批“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标准名单。
  “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
  涵盖了基本公共服务和居民日常高频需要的各项服务。结合各区域的发展特色和人口年龄结构,这个服务圈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提升人民满意度为最终目标,努力提升各项服务的品质与效率。
  在新山村街道,聚焦“就业是最大民生”,创新打造“多元群体精准就业”特色场景,创新推出“515优质服务模式+就业创业特色场景”双轮驱动模式,在打造“5分钟”高效服务环、“10分钟”特色服务环、“15分钟”品质服务环的基础上,针对群众高度关注的就业创业需求,聚焦青年、残疾人和灵活就业等群体,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就业创业场景。
  在构建“515”服务模式中,新山村划分出三个圈层服务网络——
  “5分钟”高效服务环聚焦基层治理、应急防灾、健康服务与便捷出行,依托“渝邻汇”社区综合体和“家庭签约医生”体系,实现健康服务与心灵关怀全覆盖;“10分钟”特色服务环以特色服务场景建设提升就业、教育托育、养老服务质效,通过“民办公助”养老模式和“好梦童年”早教项目提升服务质效;“15分钟”品质服务环则整合商业、文化、体育资源,建设“商贸大脑”、城市书屋、街BA赛事等高品质场景,全面优化人居体验。
  针对来大渡口就业创业的青年,新山村街道以“义渡就业列车”为服务载体,通过线上线下平台为纽带,整合企业招聘信息、创业政策解读、技能培训课程等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青年就业偏好,精准推送岗位和创业项目。联动“留渝来渝青年(留渡来渡)就业创业街区”“沪汉1938”“新山村89号”“友间公寓”等平台,引入智能门禁、共享办公预约系统,实现办公与居住空间的数字化管理,为青年提供从创业到生活的全链条服务,形成有特色的青年“职住一体”服务模式。
  对有就业创业需求的残疾人,新山村街道依托润邦彩虹家园搭建服务平台,收录残疾人技能特长、就业意向等信息,与企业需求进行智能匹配。推出数据标注、直播带货等岗位,配套手语翻译软件和辅助设备,助力残疾人实现“体面就业+品质生活”。
  打造“义渡巾帼非遗工坊”“环湖市集”等柔性就业平台,通过智能订单系统为“宝妈”、4050人员、新就业人群等提供居家接单、培训结算等全流程服务,成功塑造了“柔性就业+家庭幸福”的民生名片,探索出了一条兼顾效率与温度、就业与发展的高品质生活服务新路径。
  就业有岗位、发展有空间、生活有品质、幸福可触达,让更多人在新山村安心扎根、乐享生活。
  下一步,新山村街道将围绕“尚义大渡口、宜居宜业城”目标,持续强化数字赋能、多方聚力和标杆引领,进一步做实“新山村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应用场景,深化“515”服务模式,打造更具辨识度和幸福感的服务品牌。
  从一栋公寓的数字化管理到一个街区的生态营造,新山村正以“15分钟”为刻度,丈量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活半径,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扎根奋斗、乐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