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日报记者袁启芳
眼下,巴南区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广袤田野上稻浪翻滚,农机穿梭,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连日来,巴南区抢抓农时,全面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提升早稻生产效率和效益,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木洞镇海眼村的田野上,颗颗饱满的稻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迎风摇曳。来自木洞供销社的农机手雷德良神情专注,正驾驶着收割机穿梭在稻田中,汗水早已浸湿了后背。切割、脱粒、粉碎稻秆一气呵成,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一亩稻田的收割。
雷德良驾驶的是一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日作业能力可达30余亩。七八个小时一晃而过,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收割过的稻田上,雷德良跳下农机准备收工。“土地实现集中连片后,我们操作起来更顺手、更省心了,机械化作业效率也大大提高了。”雷德良笑着说。
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生力军,今年,木洞供销社与木洞镇海眼村委会签署“社+村”农业合作协议,通过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项目,在海眼村全面启动水稻机械化收割作业,有力保障夏粮收获高效推进。
雷德良说,供销社建立农机、农技、植保等专业服务队,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实现种子、化肥、农药、耕、种、收、管理、粮食回收、销售“九统一”。今年,供销社承包了1800多亩水稻高粱大豆收割任务,目前已完成750余亩。
“我们家种了10多亩水稻,现在全部交给供销社收割。以前人工收割水稻,费时费力。现在,直接联系供销社的收割机来帮忙,一亩田半个小时就收割完了,省钱又省力。”海眼村村民姚波说起村里和供销社,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巴南区供销社业务负责人说,供销社通过自身的组织能力和示范效应,有效统筹了小农户分散化、零碎式的服务需求,把分散化小农户集中纳入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区域或产业单元,进一步发挥统一经营、服务带动的作用,切实解决小农户一家一户“不会种”“种不好”的问题,助力农户降本增效。
据悉,今年,巴南区种植水稻21.4万亩,依托木洞供销社、石滩供销社、顺友合作社等40余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50余名农机操作手、技术人员,积极为农户提供水稻收割全程服务,以机械化、专业化优势,为区域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服务动能”,机收率预计可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