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790期 >2025-08-20编印

如何从“看见”到“好看”“好用”
刊发日期:2025-08-20 阅读次数: 作者:李美坤  语音阅读:
  

□李美坤

  如果问一句“你还看电视吗”,可能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都会摇头。当晚间七点的新闻联播和八点的连续剧构成数亿家庭共同生活习惯的时代一去不复还,当所有屏幕都在为个体服务、世界被切割成亿万私人影院,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产业和纸媒一样,显得有些落寞。
  为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印发《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提出:实施“内容焕新计划”,加强内容创新;改进电视剧集数和季播剧播出间隔时长等管理政策;改进电视剧内容审查工作,优化机制、提高效率;加强超高清节目制作播出宣传推介;加强纪录片、动画片精品创作;鼓励支持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推动优秀境外节目引进播出等。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节目版权保护。
  在电视的传统优势已经消失的情况下,转型是必须的,转型的方向是互动性、生态性,最终落脚点是用户体验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这一系列举措干货满满,可谓煞费苦心。笔者觉得,电视可能不会消亡,但它必须重新定义“看见”,即如何从“看见”到“好看”“好用”。人工智能时代,电视的存在价值不再取决于播放什么,而在于能否编织出新型人际关系与空间互动模式。在掌中“小屏”算法推荐和碎片消费面前,客厅“大屏”怎样从让用户单纯接收内容的终端,进化为互动娱乐的入口、虚拟社交的现实接口甚至智能家居的神经中枢,还需要探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