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790期 >2025-08-20编印

重庆:科技赋能,绘就绿色画卷
刊发日期:2025-08-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大片大片的光伏板在工厂屋顶整齐排列,轻便的机械化清漂船在江面来回穿梭,灵活的智能化机械臂在流水线上精准舞动……
  江水潺潺,青山郁郁。8月,“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重庆,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底色,触摸现代化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脉搏。
  在这片土地上,科技正成为绿色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传统工业实现绿色蝶变

  原材料革新是工业绿色发展的源头活水。
  长江边上,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维化工”)生产厂区,一座氢气纯化装置正以“西南地区最大燃料电池车用氢供应中心”的身份持续运转。
  “这套装置采用了中国石化自主研发技术,以天然气副产氢为原料,具有氢气纯度高、综合成本低、能耗低和碳排放低等优势。”川维化工甲醇运行部副经理董礼介绍,“满负荷时每天可供应99.999%高纯氢6400公斤,满足260辆氢燃料物流重卡需求。”
  而在拓普汽车底盘系统(重庆)有限公司,厂房屋顶5.5万平方米的光伏板年发电量约500万度,为生产“添绿”。该公司车间总经理赵万岗说,企业核心产品铝合金后副车架以高回收率铝合金为原料,从源头践行能源循环理念。
  传统工业正通过科技实现绿色蝶变。在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这一转型尤为显著。“我们全面推进高端化、绿色化、数智化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工厂超过25项绿色工艺技术落地应用,减碳约2200吨;建成的光伏系统年贡献绿电约460万度、减碳约2620吨。”该公司制造中心工艺设备经理周有刚介绍。


资源循环推动绿色转型

  绿水、青山、白云……游客在79米高的烟囱咖啡厅内,喝着咖啡远眺长江美景,脚下是将城市生活垃圾“变废为电”的垃圾发电厂。
  走进垃圾发电厂,一点儿异味都闻不到,是如何做到的?“我们采用了先进的烟气处理组合工艺、飞灰熟化再循环技术等,烟气中的酸性气体、粉尘等排放指标可控制在欧盟2010标准限值的10%以内,实现超低排放。”重庆三峰御临环保发电有限公司技术设备部部长李旭田说。
  川维化工的烷基废酸制酸回收技术同样实现了“变废为宝”。“废硫酸经高温焚烧裂解、净化等工序,可生产合格硫酸返回上游装置,回收率超98%。”川维化工甲醇运行部西区副主任何强介绍,这不仅实现了硫元素内部循环,每年还创造经济效益8000余万元。
  重庆华邦制药在生产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采用密闭式生产设备,减少生产期间污染物扩散、挥发与泄漏。“近年来,我们公司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措施,在各制剂楼屋面新增容积约12立方米的集水箱,通过收集清下水,用于制剂楼屋面的冷却塔补水、卫生间冲洗及室外草坪灌溉,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投入400余万元将多效蒸馏水机替换为热压蒸馏水机,设备综合能耗降低约50%。”重庆华邦制药常务副总经理王曦介绍。
  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同样在资源循环上发力,建立回收水处理系统,日均节水2.6万吨。“我们还联合终端处置商对使用的有机溶剂进行蒸发提纯回收,每年可减少约4000吨废有机溶剂排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该公司总经理刘子超介绍。

科技手段守护绿水青山

  科技在工业生产、资源循环领域推动绿色转型的同时,于生态保护与修复层面,更为绿水青山“护航”。
  你见过10元人民币背面的风景吗?那是瞿塘峡的入口,长江滔滔,两岸青山,风景如画。但入口处高达200多米的吊嘴岩面临脱裂的风险,给长江航道带来安全隐患。
  “危岩的破坏、失稳往往具有突发性,留给人们的预警时间较短,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