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同时,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乡村建设与乡村文化的紧密联系,凸显了文化艺术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文化艺术作为乡村振兴的“精神纽带”与“发展引擎”,具有独特价值。雍溪镇牢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建设和乡村文化繁荣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大足区“建设城乡融合示范”“建设国际文旅名城”的重要部署,以川剧文化为灵魂,坚持“以文培元、以文促旅、以文塑形”三条主线,推动文化价值向经济活力、生态魅力、治理效能转化,将文化艺术深度融入乡村发展全场景,构建起艺术赋能乡村的“雍溪模式”,其实践荣获重庆市文化艺术赋能巴渝和美乡村最佳实践案例。
坚持以文培元,让文化艺术成为乡村的“精神根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强国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弘扬,对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文化的传承创新,更是乡村“铸魂”的关键所在。唯有让传统文化扎根生活、融入时代,才能筑牢乡村发展的精神内核,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足。雍溪镇深入挖掘川剧文化资源,深耕川剧文化根脉,通过“三个一”行动,让传统艺术融入生活场景,赋予川剧文化新活力。系好“一纽带”,激发传承动能。推动川剧“金海棠”奖设立,为传承提供制度保障。建设雍溪实验学校川剧传习基地,采用“师徒制+课堂制”模式,培育川剧新人326名,打通“兴趣—专业—就业”路径,构建传承人才梯队。同时,积极开展艺术创作,拍摄《入梦雍溪里》《情醉雍溪里》等原创歌曲4首,并以大足石刻慈善孝义廉为蓝本创作川剧戏目,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办好“一节会”,解锁流量密码。成功举办三届川剧旅游文化艺术节,全球浏览量达1.5亿次。组建民间团队常态化演出600余场,打造“遇见川剧·半日清闲”川剧惠民品牌。“粽情端午·雍溪里”长街粽子宴活动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壬寅年小年群众文化活动”获央视频直播。打造“一场景”,创新文化体验。建成川剧特色民宿、游客中心,打造入镇牌坊、夜间灯饰等人文景观,将川剧符号巧妙融入场景肌理。引进脸谱火锅、农家记忆腊肉馆等特色商铺7家,打造川剧沉浸式茶馆,将川剧美学嵌入消费体验。利用商会吸引社会资本460万元,建设旧粮仓川剧体验园,构建“川剧文化沉浸+市井消费+主街记忆”特色场景,让游客在“逛、吃、玩”中深度触摸川剧文化。
坚持以文促旅,让文化艺术激活乡村的“经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具有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滨江城市、小城镇和美丽乡村,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文化艺术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既能打破乡村产业边界,实现增收致富,又能为乡村旅游注入文化内核,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雍溪镇以文化艺术为媒介,串联多元业态,构建“全时、全景、全业态”文旅格局,推动乡村旅游从“观光打卡”向“深度体验”升级,慈云村、红星街社区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做美“花文章”,构建全时文旅矩阵。以“花”为媒,依托辖区45家花卉基地,串联四季特色,打造“春野赏花、夏果衬花、秋花成海、冬食融花”的全时文旅矩阵。开展百花宴、绣球花节、宿根花卉音乐节等活动,配套花田研学、花艺旅拍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带动农副产品借“花”增值,实现销售收入1200余万元。沐浴“户外风”,打造特色“航空小镇”。完成特色“航空小镇”项目总体规划编制,建成飞行跑道、滨水步道、停机库及露营营地等核心设施,同步引入水上运动业态。引进重庆东达航空交易中心,先后承办中国国际涡喷航空航天模型公开赛(大足站)、航空俱乐部会员体验观光等品牌活动。重点开发“云端赏花”低空飞行项目,实现收入2300万元,“户外经济”成为新的增长极。酿醇“田园味”,拓展家庭农场体验。联合聚隆农业等5家本土企业,推出鸵鸟、珍珠鸡、小香猪等农场动物喂养互动,以及蜂糖李、水蜜桃等水果采摘体验,以“玩+学+尝”模式,让游客亲身感受“看得见、摸得着”的田园生活,实现旅游增收300余万元。
坚持以文塑形,让文化艺术美化乡村的人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2025年3月17日至18日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文化艺术理念融入生态建设,是提升乡村“颜值”与“气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的创新举措。雍溪镇以此为指引,推动生态环境美化,塑造独具韵味的乡村风貌,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艺术装点,打造宜人生活空间。将“乡村美学”理念融入人居环境整治,采用“艺术+农户”共创模式,动员村民参与旧房立面整治、美化绿化庭院600户。就地取材,利用旧砖旧瓦、竹篱笆围出“三微园”120处;变废为宝,将旧轮胎改造成新花盆、枯枝废石打造成景观小品20处,让乡村处处充满艺术气息,打造出宜人的生活空间。连片成环,打造地域特色路线。实施“花乡大道—大铜路—泡马滩—天华百卉园”等人居环境提升工程7.8公里,选用马樱丹、美国牵牛花、翠芦莉等花卉扮靓环线。绘制川剧经典剧目壁画、“二十四节气”文化墙,打造口袋公园、乡村艺术景观6个,形成“节点缀花、沿线融戏”的移动风景线,使乡村在生态环境提升的同时,彰显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文化赋能,打造治理融合空间。打造全区首个邻里中心,融入川剧文化、桑梓文化元素,整合全区非遗产品展示展销。组织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活动12次,让文化融入日常互动,可感可触。实现“双治理”,实行“议事庭院村民拉家常”和“民呼我为”群众满意率100%。通过文化赋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促进乡村和谐发展。
雍溪镇以川剧文化为核心,通过“以文培元、以文促旅、以文塑形”的实践,探索出一条艺术赋能乡村的有效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持续深化文化艺术与乡村发展的融合,必将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大足区雍溪镇宋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