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783期 >2025-08-11编印

渝中区创新设立街道界线文化标志
让历史与边界“活”起来
刊发日期:2025-08-1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渝中报记者晏艳辉
  城市街道界面如同历史的见证者,用其独特的语言诉说着城市的过往与现在。近日,记者从渝中区民政局获悉,为深化公众对行政区划的认知,弘扬重庆母城文化,渝中区民政局创新推出街道界线文化标志物,将行政区域界线与地名文化巧妙融合,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据悉,目前,渝中已设置3处特色标志,分别位于解放碑—朝天门、解放碑—南纪门、大坪—石油路交界处,每处街道界线文化标志物由三部分组成,上部浮雕展现渝中著名地标或历史场景,凸显“重庆母城”的厚重底蕴;中部信息栏清晰标注街道界线及文化渊源,兼具行政科普与人文气息;下部统一以“重庆母城美丽渝中”收尾,传递区域文化认同。
  街道界线文化标志物的打造,成为市民和游客了解渝中历史与地理的生动窗口。“以前只知道街道名字,现在连界线和文化故事都一目了然!”居民冉阿姨在参观后感慨道。这些标志物不仅解决了行政界线“隐形”问题,更通过浮雕和文字唤醒城市记忆,成为街头一道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的风景线。
  据渝中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界线文化标志物通过创新设计,让冰冷的行政界线“开口说话”,既普及了区划知识,又激活了地名文化。未来,这一模式将在更多街区推广,持续为“美丽渝中”注入文化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