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看重庆总第783期 >2025-08-11编印

梁平:“小李子”变成增收“大产业”
刊发日期:2025-08-1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梁平报记者向泓羽周旋高柔
  盛夏时节,梁平区李子产业喜迎丰收季。在电商赋能、政策扶持、品牌引领等“组合拳”助力下,“小李子”变成富民强村的“大产业”。连日来,记者深入梁山街道、合兴街道、曲水镇等地李子园,探访当地李子丰收情形,了解其如何深挖资源优势,精准延链补链强链,书写“土特产”特色产业大文章,让广大群众过上甜蜜好日子。

梁山街道金桥村
电商三天“清空”李子园

  近日,梁山街道金桥村六组果园,青脆李挂满枝头,一片丰收景象。果农唐祖元望着50余亩成熟的李子,乐开了花。
  去年,他的李子在收获季遭遇大雨,导致2万余公斤李子裂口报废,损失超5万元。
  今年,他提前联系了电商公司,避免去年的悲剧重演。重庆农本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得知情况后,积极响应,组织人力,帮助唐祖元抢收,并通过电商渠道展开销售。
  “两三天就把李子销完了,今年我完全不用担心了,心里高兴得很。”唐祖元开心地说。
  唐祖元的笑容背后,是重庆农本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主动作为。面对农村劳动力短缺、销售渠道不畅的难题,该公司积极行动,主动上门对接农户,助力青脆李销售。
  “目前,我们已销售4万公斤青脆李,销售额达50余万元。下一步,公司将组建青脆李供应链体系,把农村地区的青脆李种植园串联起来,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统一销售青脆李,助力果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重庆农本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唐俊说。


合兴街道石桥社区
青脆李“甜蜜”上市

  连日来,伴随着盛夏蝉鸣,位于合兴街道石桥社区的合兴李子园迎来丰收季。4000余亩李子树挂满沉甸甸的果实,果农黄礼斌正忙着采摘李子。
  “今年气候有利,李子丰产且品质上乘,需抓紧采摘,确保新鲜上市。”黄礼斌介绍,他种植李子已有七八年,今年果子长势最佳,这得益于政府帮扶:派技术员指导修枝、用农业无人机管护,并传授树干刷白防虫治病技巧。当日清晨,他已采摘250公斤鲜果出售,今年果园产量预计超1万公斤,收入约4万元。
  这份丰收喜悦不仅弥漫田间,更化作真金白银落入果农腰包。在合兴李子园停车场,重庆电商经销商李向超正在验收、装车。
  “这里的李子品质优良,在线上平台广受欢迎。前几天收购的一车已售罄,今日准备再拉1万公斤,后续还打算继续采购。”李向超说。
  据了解,合兴街道李子种植主要分布在石桥社区和大梨村,通过早、中、晚熟青脆李品种搭配,采摘期从7月持续至9月。销售渠道多元,涵盖商家收购、集市售卖、道路摆摊、游客采摘等,预计2025年产量突破200万公斤,产值达1800万元。
  吸引客商纷至沓来的,除了李子的优良品质,还有合兴街道持续推出的暖心政策。
  “我们为采购经销商提供运费补贴,每吨补助200元,已连续执行3年,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合兴街道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合兴街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奏响“振兴”乐章,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积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文章,将产业培育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关键举措,不断推进产业纵深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曲水镇
李子树变成“绿色银行”

  连日来,曲水镇1.5万余亩优质高山李迎来丰收季,果农们正抢抓农时忙采摘,将一筐筐新鲜李子送上市场。
  近日,曲水镇聚宝村谭家院子果林,李子树绵延成片,枝头挂满饱满圆润的李子,散发出诱人果香。果农们手法娴熟地采摘,不一会儿便装满了背篓。果林边,收购商早已等候多时,他们迅速将刚采摘的李子装车,以便第一时间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全镇李子种植规模达1.5万余亩,其中百年李子树有1500余株,涵盖青脆李、黄腊李、脆红李等品种。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以长榜社区、聚宝村、宝石村等8个村(社区)为核心的规模化种植区域,全镇李子年产值预计可达1.2亿元。”曲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曲水镇种植李子历史悠久,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肥沃土壤,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近年来,该镇深化“产业优化+农旅融合”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聚焦李子特色产业,构建起聚宝村枇杷梁子、谭家院子、鲁家湾等“一带八园”的李子产业发展格局,并注册“李果老”脆李商标,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推动李子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如今,曲水镇因李子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曾经贫瘠的山地变成“绿色银行”,不仅筑牢了生态屏障,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从荒芜山地到果满枝头,小小李子串联起生态、经济与民生的良性循环,见证着这片土地从“荒”到“旺”的华丽蝶变,真正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大产业”。
  谈及未来,曲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依托资源优势,加大对李子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强化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努力将曲水李子打造成更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助力农民增收,为推动巴渝和美乡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