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8月1日上午,大足区召开镇街党(工)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2025年第三次季度例会,国梁镇、雍溪镇、万古镇、区经济信息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管理局、大足高新区、海棠新城开发区、文旅集团、区人民医院、大足中学负责人作现场交流发言,以下为发言摘登。
探索建立“四位一体”机制
扎实推进低效园林地和撂荒地长效复耕
□国梁镇 唐飞
为破解低效园林地和撂荒地“复耕又荒”难题,区农业农村委、规自局、供销社与国梁镇探索“四位一体”长效复耕机制,以“集体代耕、供销帮忙、分类联结、利益共享”推动多方协同,近两年复垦的2000余亩撂荒地已全部实现长效复耕,做法获新华社刊载及市委书记肯定。
“集体代耕”为核心:依据撂荒地图斑确定复耕地块,按“四议两公开”宣传政策并发放《复耕提醒书》;在不改变承包权前提下,村集体与承包户签代耕协议集中经营权,统筹三级资金开展宜机化整治,配套蓄水池、机耕道,精选粮油与经济作物套种轮种。
“供销帮忙”强支撑:依托供销社农机合作社提供代耕代收服务,2025年新增农机27台达50台;集中采购农资平价供应,2025年为集体降本2万余元;发挥政策优势帮村集体对接项目资金。
“分类联结”拓网络:联结渝菊农业等龙头企业,实现种苗垫付、保价收购;与种植户签购销协议并补助农资;与镇外村集体合作经营撂荒地;吸纳退休及后备村干部劳务入股任项目经理。
“利益共享”促共赢:承包户获地力补贴,耕作群众得700-1000元/亩收益及物资,村民务工收入70-80元/天;2025年全镇村集体预计增收400万,基层治理强化;国梁供销社农机营收2025年同比增28%;政府耕保压力减轻,产业链带动就业稳定。
下一步,国梁镇将落实会议精神,持续抓好复耕复种,助力乡村振兴。
以川剧文化为钥
解锁艺术赋能乡村“雍溪模式”
□雍溪镇宋晓燕
雍溪镇以川剧文化为核心,通过“以文培元、以文促旅、以文塑形”推动文化价值转化,获重庆市文化艺术赋能巴渝和美乡村最佳实践案例。
“以文培元”让川剧“活起来”。设立川剧“金海棠”奖,在实验学校建传习基地,以“师徒制+课堂制”培育新人326名,打通“兴趣—专业—就业”路径;创作出《入梦雍溪里》等4首歌曲及大足石刻题材川剧,赋予传统美德时代新声。举办三届川剧旅游文化艺术节,全球浏览量1.5亿次,民间团队常态演出600余场,“粽情端午”等活动登央视。打造川剧民宿、特色商铺,引入社会资本460万元建旧粮仓体验园,让游客在“逛吃玩”中沉浸式体验川剧文化。
“以文促旅”让乡村旅游“兴起来”。串联45家花卉基地,打造“四季花景”矩阵,办百花宴等活动,带动农副产品增收1200万元;建“航空小镇”,开发低空飞行项目,收入2300万元;联合5家本土企业拓展农场体验,实现旅游增收300余万元。
“以文塑形”让生态环境“美起来”。以“艺术+农户”模式,动员600户村民美化庭院,建“三微园”120处、景观小品20处;打造7.8公里特色路线,绘川剧壁画、文化墙,建6个乡村艺术景观;建全区首个邻里中心,融非遗展示与移风易俗活动,推行“议事庭院”等治理模式,群众满意率100%。
下一步,雍溪镇将深化“文化+”融合,打造沉浸式场景,为和美乡村注入人文底蕴,助力大足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强化党建统领 涵养优良作风
奋力交出万古高质量发展“高分报表”
□万古镇陈川
万古镇以党建统领、改革创新、优良作风推动发展,上半年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2.7%、固投增长99.86%、进出口增长77.1%、税收增长43.7%,城乡融合成效获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推动城乡融合先行区建设:“强镇带村”优环境,建成鲤鱼灯舞体育文化公园、石香“口袋公园”,改造城镇雨污管网2公里;打造“市级美丽移民村”,建健身步道3公里、巴渝和美院落11个,完成河道整治10公里、农村公路硬化12.8公里、高标准农田整治1.4万亩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强村富民”兴产业,培育“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发展“稻+渔”1.2万亩、黄金梨等特色产业,办好川渝黄金梨节,壮大有益农机等国家级示范社及食农加工企业。“非遗品牌”促文旅,推动鲤鱼灯舞常态化演出,与高校合作升级演绎场景,“水八块鸡”入选“渝味360碗”,泡粑、豆干等特色美食飘香。
聚焦特色产业聚链成群:专班招引菱王电梯、澳博摩托等项目,完成招商目标75%以上;绿源、五星钻豹投产,台铃二期推进,上半年两企业产值近10亿元,集聚零部件企业106家,本地配套率超60%;推进智能电动车出海基地、铁路建设等,解决供水、物流痛点,保障项目落地。
强化党建提升治理效能:76名党员包保15103户,细化网格治理;“141”智治体系成效突出,“五防”安全整治经验全区推广;推进6件民生实事、84件微实事,拆迁安置办证1300户,首家“长者食堂”服务超1万人次,群众获得感增强。
下一步,万古镇将紧扣“135”思路,争创“四个国家级”,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提能级促转型 优服务
奋力谱写特色产业高地建设新篇章
□区经济信息委 晏大利
上半年,区经济信息委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推动“246”现代制造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工业投资增长24.7%,规上制造业亩均税收增长37.6%,市级赛马比拼均列A档,工作获全市例会交流。
“强筋壮骨”稳增长,产业能级跃升。巩固工业基本盘,推动规上工业产值236.9亿元、增长10%,锶盐新材料产业助大足获“中国锶都”称号;推进13个工业专班建链补链,年度重点工业项目投资进度54.4%,新建项目开工率86%,绿源、元泰等26个项目投用,工业投资增速连续6季度列市级A档;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家、专精特新40家,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上企业分别达31家、4家。
“脱胎换骨”提质效,转型实现跨越。推动240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占比59.4%),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设计驱动型企业增至8家、31家,实施技改项目72个,技改投资增长12.3%;“五金产业大脑”获市级资金200万元,搭建14个应用场景,带动12个智改数转项目,新增4个智能工厂;开展亩均效益评价,16家低效企业纳入改造计划,盘活闲置用地857亩,规上制造业亩均产值增长12.3%。
“固本培元”优环境,企业服务增效。落实“足够懂你”机制,建立11类问题清单,区领导带队季度全覆盖走访规上企业,吹哨事项满意率100%;助企申报超长期国债资金1.3亿元(增长81.8%),清偿拖欠账款2.02亿元;推进输变电工程(进度超60%),5G基站达3239个,保障工业用电9.6亿千瓦时、用气3946.1万方,能源供应稳定。
下一步,区经济信息委将紧扣“1253”体系,力争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工业投资增长15%以上,保持市级A档,建设特色产业高地。
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
奋力书写卫生健康现代化新篇章
□区卫生健康委谢洪
区卫生健康委落实党建统领“885”工作机制,创先争优成效显著:一季度赛马比拼获第二,二季度得“快马”奖,民生指标连续两季度列A档,1月获评全市“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
“石刻医心”铸魂,锻造卫健队伍。培育“石刻医心”党建母品牌,构建“1+92”品牌矩阵,经验获全市推广;以“五项机制”推动党建业务融合,核心指标保持A档;1个支部入围全国公立医院标杆党支部推荐名单;设党员先锋岗等60余个,服务群众5.4万余人次。
扩容提质,筑牢医疗根基。区人民医院通过三甲评审,区中医院创成三甲中医院,3家卫生院获国家表彰;新增高层次人才6名,建岐黄学者工作室;DRG付费改革获评优秀,“医检互认”省诊疗费超1600万元;深化与华西口腔等合作,打造区域领先专科群。
传承创新,激活中医药力量。建示范中医馆1家、精品馆6家、村卫生室中医阁31个;获中央和市级中医药项目7项,6个中医优势病种治愈率超90%;设市级传承工作室2个,评选基层名中医17名。
织密防护网,提升公卫韧性。托育机构备案率97.5%,每千人口托位数4.55个,均列全市A档;入选市传染病防控试点,无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案(事)件;“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件率61%、满意度100%,完成失能老人健康服务等民生实事。
下一步,区卫生健康委将围绕区委“2357”体系,推进“四区定位”“八项行动”,打造具有大足辨识度的卫生健康成果,助力西部医学中心建设。
抓治本攻坚固根基强风险防范保平安
□区应急管理局 吴朝中
区应急管理局坚持“1155”工作思路和“五个一”工作法,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一季度、二季度获全区赛马比拼“快马奖”,二季度列全市“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问题清单”B档第11名。截至6月,全区非正常死亡52人(生产安全事故5起5人),较2024年减少14人,较2022年的202人大幅下降,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有效防范“5·22”风雹等2次自然灾害。
高位推动压实责任。区委、区政府专题研究安全工作10余次,领导下沉督导50余次;制定14个专项排查整治文件,推动隐患整改销号;录入全量库问题1352条,整改率97.8%,“数字赋能水害防治”实践获全市第2名。
精准排查强化治理。开展企业负责人培训729场次、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宣贯711场次;百日攻坚检查场所2000余家次,整改一般隐患5477条、重大隐患172处;整治醇基燃料隐患94条(整改率92.55%);规范龙水废旧金属市场,整改隐患1983项,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固本强基防控灾害。按“1+7+N”机制研判风险,启动应急响应7次;推进灾害防治固本强基行动,公示116座水库责任人,签订森林防灭火“十户联防”责任书3000余份,排查182处地质隐患点;发放救助资金371.1万元,保障受灾群众。
快反处突提升能力。争取国债项目配置救援装备1000余台套、特种车辆47辆;依托数字应急系统开展演练55场次,推进指挥“一张图”建设;组织区级队伍训练100余场次、镇街拉练300余场次,跨区参与山火救援,提升处置能力。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关键期,区应急管理局将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落实落细自然灾害防控措施,盯牢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有序调配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确保发生突发情况后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救助,坚决打赢防汛抗旱阻击战、森林防火攻坚战、安全生产保卫战,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改革攻坚服务升级发展提质
以“高新速度”助推特色产业高地建设
□大足高新区邓廷力
大足高新区贯彻全区“2357”工作体系,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6月,规上工业总产值92.52亿元(增长12.62%),工业投资19.4亿元(增长11.56%),税收3.42亿元(增长39.84%),外贸进出口7.41亿元(增长79.42%)。一季度龙水园被评“蜗牛”后,针对科技创新、涉企服务等短板,专班攻坚改进,二季度逆袭获“快马”。
改革激活园区活力。优化“管委会统筹、国企运营”管理模式,党工委会召开16次,审议事项170余个;9个产业培育专班明确路线图,11位区领导部署推进;盘活闲置资产,签约租用国资厂房项目10个(4.7万平方米)、社会厂房15个(7.5万平方米)。
服务提升园区温度。践行“1224”服务理念,升级审批流程,施工图备案材料减至1项,一般项目审批缩至24个工作日,“帮代办”123件,满意度100%;解决企业难题40余项,调解劳资纠纷26起,办理“民呼我为”事项69件,助企获贷116.3亿元;建设五金产业大脑,归集1700余家企业数据,入选市首批产业数字化平台。
发展增强园区动能。区领导对接企业39家次,拜访超125家,新引进项目36个(协议资金66.28亿元),推动宝武高端五金材料等项目进入实质谈判;协助36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1家申报科技型企业,新申报专精特新企业23家(累计87家);龙水园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累计出口26.51亿元,4月组织12家企业参展广交会,获超2300万元订单。
下一步,大足高新区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区委“2357”工作思路,聚焦“1253”制造业发展体系,突出园区“三化”“三转”,持续夯实园区基础、激发园区活力,为加快建设配套服务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特色产业体系贡献高新力量!
强化使命担当保持奋进姿态
凝心聚力推动大足石刻文化城建设
□海棠新城开发区李跃华
大足高新区贯彻全区“2357”工作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6月,规上工业总产值92.52亿元(增长12.62%),工业投资19.4亿元(增长11.56%),税收3.42亿元(增长39.84%),外贸进出口7.41亿元(增长79.42%)。一季度龙水园被评“蜗牛”后,聚焦科技创新、涉企服务等短板,专班攻坚提升,二季度逆袭获“快马”。
改革激活园区活力。优化“管委会统筹、国企运营”模式,党工委会召开16次,审议事项170余个;9个产业培育专班明确路线图,11位区领导部署推进;盘活闲置资产,签约国资厂房项目10个(4.7万平方米)、社会厂房15个(7.5万平方米)。
服务提升园区温度。践行“1224”理念,升级审批流程,施工图备案材料减至1项,一般项目审批缩至24个工作日,“帮代办”123件,满意度100%;解决企业难题40余项,调解劳资纠纷26起,办理“民呼我为”事项69件,助企获贷116.3亿元;建设五金产业大脑,归集1700余家企业数据,入选市首批产业数字化平台。
发展增强园区动能。区领导对接企业39家次,拜访超125家,新引进项目36个(协议资金66.28亿元),推动宝武高端五金材料等项目进入实质谈判;协助36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1家申报科技型企业,新申报专精特新企业23家(累计87家);龙水园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累计出口26.51亿元,4月组织12家企业参展广交会,获超2300万元订单。
下一步,海棠新城开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和本次会议精神,充分发扬“快、实、细、新、严”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敢闯敢干,提质提速提效大足石刻文化城建设。
深化改革激活力赛马争先促转型
□文旅集团刘伟
文旅集团秉承“文化为魂、生态为本、科技赋能”理念,构建“1234”工作体系,推动市场化转型初见成效。上半年实现营收6.89亿元(增长2%),利润0.81亿元(增长9.45%),上缴税金0.97亿元(增长162.16%)。
改革攻坚见实效。融资56笔到位38.25亿元,保障7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亿元,其中宝北路通车、宝顶小镇焕新完工,大足石刻世界级景区规划启动,“三山”项目规划通过审议。文旅营销联动2000余名达人,发布视频超2800条,抖音话题曝光4亿次,线上检票、境外游客分别增长238%、132%;农林板块获农业农村部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认证;普惠金融支持1275家主体,担保贷款增长24.35%。完成2家公司注销,2家融资平台退平台;引入社会资本1.7亿元,盘活闲置资产净值7995.54万元,超年度目标118.97%。
聚焦主业抓转型。旅游集团打造“旅游+”生态链,预计年营收4200万元;雨林公司整合7大农业板块,构建产供销体系,预计年营收9800万元;担保公司创新特色产品,预计年净利润1200万元。
机制创新激活力。注销16户二级公司,整合子公司内设部门;实行“行政岗+经营岗”分类管理,薪酬向经营岗倾斜。推行“大集团作战+小分队突围”模式,差异化考核子公司,控本增效纳入核心指标。考核结果与干部任免、岗位调整刚性挂钩,对连续三年考核80分以下的启动退出机制。
下一步,文旅集团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国企深化改革工作要求,以实体化为基础、以市场化为路径、以效益化为目标,力争3-5年让文旅集团成为建设国际文旅名城的主力军,全市旅游企业排头兵,全区农业企业先锋队,全市农担行业的佼佼者。
党建统领促发展服务革新惠民生
□区人民医院石山
区人民医院聚焦高质量发展“攀登计划”“十项行动”,取得“三升四降一控”成效:门急诊人次、手术台次、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分别增长6.75%、3.67%、2.58%;总收入、出院人次、门诊及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下降1.05%、2.41%、4.09%、1.24%;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0%以内,发展态势向好。
坚守高品质医疗质量,核心优势持续巩固。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达204个,入组率99.98%,39个MDT团队常态运转,17项新技术落地,多项技术填补区域空白;出院患者手术占比24%,微创手术、四级手术占比分别达20.12%、14.4%;六大中心建设强化,创伤救治联盟成立,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超96%;院感防控严格,无重大医疗安全事故。
提升高质量优质服务,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优化门诊布局及46项服务,上线“一码付、刷脸付”,患者满意度超96%;川渝医学影像互认80项,为群众省检查费70余万元;创新12项护理举措,获“优秀区县护理质控中心”;开展41场健康讲座、28场义诊,惠及5700余人,服务获国家级、市级媒体多次报道。
推进高标准学科建设,名科品牌愈发夯实。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5人,新增全职博士2人,50余人攻读博硕士;2个学科入选重医“登峰计划”,中医科成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新增2个市级重点专科;中心实验室投用,立项厅局级以上科研8项,发表论文51篇(SCI 10篇);首接重医中外合作办学任务,新增3名硕导,急诊科成国家级住培基地,首考通过率全市第一。
实施高水平运营管理,发展动力持续增强。获市级党建示范医院等称号,急诊科党支部获评全国标杆;优抚医院相关功能投用,核医学科建设完成76%;构建精益化管理体系,运营指标达标率升至57.89%;帮扶分院建成三级医院1所等,医共体深化;规范医保基金使用,实现患者、医院、医保共赢。
使命引领前行,奋斗开创未来。下一步,区人民医院将按照主要领导“领跑渝西”的批示精神,凝聚合力,发奋图强,唯实争先,锐意进取,不断拓展“患者满意、群众信赖、职工幸福、社会认可、党委政府放心”的人民医院建设内涵。
百年足中担使命加压奋进向新程
□大足中学肖建顺
大足中学创办于1927年,秉持“为学生和谐持续发展而奠基”理念,以“三同”强基、“三师”固本、“三特”塑品落实立德树人,2025年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重点上线1368人,600分以上144人(占全区53.33%),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等荣誉。
聚焦“三同”联动抓质量。构建覆盖10余所中小学的“教共体”,形成“一校五区”多跨办学格局,健全“管理互通、研训互联”等机制;以“612”卓越高效课堂为导向,落实“三新”课改,获评3个市级精品课程基地、9门市级精品课程,获2025年重庆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深化与巴蜀中学等名校合作,加入“渝西七校、川渝五校”联盟,近四年高考重点上线稳居全市千人俱乐部前10位,300余名学生考入“双一流”高校,近年向清北输送4人。
聚力“三师”共育抓队伍。发挥“北楼”党史教育基地作用,弘扬教育家精神,1名教师援藏、1名赴新深造,75人获市区级表彰;实施“青蓝接力”计划,培育正高级教师3人、特级教师4人、市区级骨干教师116人,建5个市区级名师工作室,120余人次获全国、全市赛课一等奖;构建教师“暖心成长生态链”,通过“双导师”“减压驱动”及节庆活动,提升教师归属感。
聚能“多元”融合抓特色。搭建对外交流平台,与10余所国外学校合作,获“中外人文交流基地学校”称号,50余名学子考入世界前100名校;实施“飞行员育苗工程”,近五年输送空军飞行学员20人(累计57人),8人获清北“双学籍”,居全市首位,获“全国空军招飞优质生源基地”授牌;打造“五美”校园文化,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等20余项国家级、市级荣誉。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不弃微末,久久为功。大足中学将竭诚为办好暖万家的大足教育引领奋斗,勇攀质量新高地,树牢特色新标杆,以优异成绩向全区人民交上满意的教育高分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