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住户图方便,想入户充电,遭到其他业主反对,产生矛盾。”吴德华表示,劝导时,他们用情用理,除了说明入户充电的风险隐患,还告知附近设置的充电设施,引导住户就近充电。当天的处置结束后,他们在小区、社区也进行了严禁电瓶车入户充电的宣传,后续还回访了住户以及邻居,形成长效机制。
据介绍,“141”基层智治平台运行以来,街道事件处置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任务事件提速30%,物资调配效率提升60%。
在江北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数字大屏的“风险一张图”上,归结了全区火灾风险、燃气泄漏等64类、4734个风险点。这些点位,除了布设感知预警设备,均关联有智能预案。通过接入“141”基层智治平台,可一键将对应预案、指令下发给相关街道社区以及网格人员。
“以前,遇到突发险情,往往要打电话,层层汇报、沟通协调,现在‘一键启动’即可,省事省时又高效。”该中心副主任何旭表示。
据介绍,重庆“141”基层智治平台已实现全市1031个乡镇(街道)、1.1万个村(社区)、6.5万个网格全覆盖,形成了“快速响应—分级处置—协同联动”工作闭环,实现了险情隐患从发现到处置的高效运转。
AI赋能安全智管
“九小场所”治理迎来新模式
“不要使用塑料瓶装的醇基液体燃料,它的燃点在60-90℃,高温天气下,极其容易引发燃烧,非常危险!”7月21日,江北区石马河街道龙湖源著小区附近,街道应急办主任谭建平正对周边经营餐饮的商户使用燃料情况进行巡查和宣讲。
为了方便商户了解并规范使用醇基液体燃料,谭建平借助“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的AI功能,搜索梳理出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对一家银行的巡查中,谭建平发现,银行的疏散通道因被杂物堵塞,宽度低于规定的1.2米。他通过“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拍照并上传后,AI在识别出隐患的同时,还给出整改建议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
“有时,口头提醒会被商户误会我们是在‘没事找事’,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现在,向商户讲道理、摆法条,安全规范从口头提醒变成了有据可依。”谭建平介绍,通过“人防+技防”,商户理解了、隐患排除了,巡查工作也变得高效。
除了巡查人员,商户也可以通过“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拍照上传商铺情况,自查风险隐患。
“由于量大面广,‘九小场所’安全监管问题一直困扰着执法部门。江北区借用数字技术破解九小场所数量多、范围广、隐患多、事故频发的难题。”江北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执法支队政委龚海林介绍说,该应用程序上线后,管理辖区15916家“九小场所”的安全工作变得轻松了很多。
市应急管理局介绍,“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针对小型学校幼儿园、小型医疗机构、小商店、小餐饮、小旅店、小歌舞娱乐、小网吧、小美容洗浴、小生产加工企业等九类不同类型小场所特点,梳理了1723项风险隐患排查标准,内置了隐患排查清单、整改建议、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对场所业主和监管人员双向赋能,使专业化、精准化的安全指导服务直达社会末梢,形成“业主自理+政府智理”的安全监管新模式。
截至7月,该应用已覆盖全市1031个镇街、9582个社区、42496个网格,累计注册572125家“九小场所”,检查自查超260万次、发现隐患16.5万条、整改15.4万条、整改率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