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链”全球:
陆海新通道已成为重庆与世界相连的载体
本届链博会,重庆并未设置城市展馆,而是由市贸促会布置了“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商会联盟”的展区,这也是该联盟在全球首次进行了集体展示。
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商会联盟,是由中国国际商会联合通道沿线18个国家19家商协会共同发起,秘书处便设置在重庆。而这个联盟的展区,不仅展示了成员国的特色产品,更有一个“陆海优品”展位,陈列着新疆红酒、广西茶叶等商品。
“陆海优品”,是重庆基于陆海新通道的联动机制,构建的综合品牌,通过集聚沿线地区的特色产品,以通道为载体,让这些产品加速“走出去”和“引进来”。目前,陆海优品线上旗舰店已实现入驻商家360余家,上线商品超过2000款,覆盖25个省、区、市,沿线15个国家和地区。
不只是“陆海优品”,整个陆海新通道都在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的载体。
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义真介绍,借助通道,重庆脐橙、柠檬,广西金桔,云南的葡萄,四川的沃柑等农副产品,已出口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区。如今,重庆已在陆海新通道上构建了从销售到资金端的全链条服务,也让重庆加速与世界相连。
“陆海新通道对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于健龙介绍,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也在加速重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坚定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陆海新通道,则是中国践行这一理念的实践与部署。
于健龙表示,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贸促会才会以陆海新通道为载体,联合17个国家的18家工商会成立联盟,让通道沿线地区的工商界紧紧相连。面向未来,联盟各成员单位将充分发挥陆海新通道联通“一带一路”的重要区位优势,共筑更高水平的“硬联通”基石、共拓更富潜力的“软联通”空间,共育更具活力的“新增长”引擎,为推动全球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重庆市政协相关负责人在链博会期间表示,作为陆海新通道的发起者和运营组织中心,重庆正加速推动通道建设,今年上半年,重庆经陆海新通道运输集装箱量同比增长超40%,覆盖范围扩展至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71个港口。未来,重庆将放大“通道+经贸+产业”联动效应,推动贸易优化升级,推进数字化创新,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通机农机、绿色食品等领域贸易往来,共同推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链”未来:
展会上的“风向标”将是未来机遇
重庆参展链博会,不仅要展示自身“链”上的成绩,更要借助链博会这个平台,寻找未来的机遇。
本届链博会设置了先进制造、智能汽车、绿色农业、清洁能源、数字科技、健康生活和供应链服务等“6链1展区”,这些主题展区,其实就是一个全球发展趋势的“风向标”,成为重庆可以瞄准的方向。
以低空经济为例。本届链博会,首次设立了“无人机展区”,多家飞行汽车企业亮相。比如,御风未来展出的2吨级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采用国产化动力系统与飞控技术,单次充电可飞行250公里,计划2027年取得载人适航证。再如,广汽高域的量产型多旋翼飞行汽车GOVY AirCab已获超1000架意向订单,其碳纤维机体依托国内供应链实现成本优化。
低空经济是一个新兴产业,中国民航局预计,到2025年底,全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有望升至3.5万亿元。所以,现在不少省区市都在布局低空经济,希望抢得这一万亿级产业的先机。
重庆同样在布局低空经济,比如目前重庆正加速构建“研发—制造—服务”的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今年上半年,全市低空飞行时长19万小时、同比增长109.2%,飞行115.7万架次、同比增长67.3%。
对于低空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御风未来副总裁岳婷婷在现场给出了建议:让低空经济制造板块,与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环节实现协同发展。这也与重庆在汽车产业上,采取“整车+零部件”的方式来构建产业生态的模式高度相似。
AI在各类终端上的应用,也与重庆产业未来十分契合。
比如,英特尔展示了“AI晶圆缺陷检测”系统,识别效率提升90%,而重庆在集成电路领域也布局了多家晶圆厂,完全可以引入该技术。再如,高通展示的“车路云一体化”,是智能网联汽车的解决方案之一,也可以为重庆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提供技术支持。
市贸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链博会给出的启示,可以让重庆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浪潮中找准自身的定位,也能让重庆的开放逻辑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