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767期 >2025-07-18编印

营商环境体验官:
要当“啄木鸟”,不做“报喜鸟”
刊发日期:2025-07-18 阅读次数: 作者:陈安林  语音阅读:
  

□陈安林

  当一家企业在七八个部门间辗转盖章时,当创业者为一份重复提交的材料奔波三天时,谁能真正触摸到营商环境的脉搏?
  近日,大足区52张崭新的聘书,为这个问题写下了不一样的答案。来自企业、媒体、基层的代表接过“营商环境体验官”的身份。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把递给市场主体的“手术刀”——让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看不到、听不到、想不到的沉疴痼疾,在真刀真枪的体验中无所遁形。
  这支体验官队伍一改传统监督的“温情面纱”。他们脱掉“嘉宾”光环,以普通办事者身份,真排队、真填表、真跑腿,亲身体验那些文件汇报难以呈现的堵点、痛点。这种“浸入式”体验,让政策服务的“温差”、流程设计的“梗阻”在体验中暴露无遗。
  然而,营商环境的顽疾,往往深藏于“合规合理”的精致包装之下。“一窗综办”窗口为何仍需重复提交材料?根子在部门数据壁垒高筑、信息烟囱林立。“联合检查”缘何沦为“车轮战”?症结在于监管权责碎片化、协同机制形同虚设。这些才是啃噬市场主体活力与耐心的真正“病灶”。体验官的任务,不仅要揪出“材料多、跑断腿、踢皮球”等显性梗阻,更要像高明的医生,精准定位并深挖那些隐藏在“流程合规”表象下的 体制性壁垒、机制性障碍和作风性痼疾。
  聘书在手,绝非终点,而是刀刃向内改革的起点。近年来,一些地方的体验官沦为粉饰太平道具,体验流程提前彩排、问题反馈石沉大海、整改结果自说自话。面对前车之鉴,大足区需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确保体验官“突然袭击”式监督畅通无阻,对破坏环境行为“零容忍”,对推诿扯皮“动真格”。当体验官的“挑刺”能让部门负责人坐立不安,当体验官的“吐槽”能倒逼政策流程重塑,当体验官的“建议”能转化为制度性改革,才能真正实现从“办事难”到 到“好办事、办成事”的治理能力跃升。
  聘书即是沉甸甸的“责任状”。营商环境体验官手握的,不仅是监督的利器,更是万千市场主体的殷殷期待。唯有真体验、敢碰硬、促真改,方能让营商环境这把“手术刀”精准切入关键穴位,切除阻碍活力的“肿瘤”,疏通淤塞不畅的“血脉”,真正激发市场主体的澎湃动能,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