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天下大足总第765期 >2025-07-16编印

川外学子奔赴大足乡村开展社会实践
刊发日期:2025-07-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实践团成员体验植物染的完整制作流程。(受访单位供图)
□华龙网记者秦思思
  高校大学生和乡村能擦出怎样的火花?近日,四川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学院“染韵新趣·红翼飞扬”实践团奔赴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开启了一场非遗之旅。
  长虹村隆平五彩稻田,承载着袁隆平院士早年农业科研的珍贵记忆。实践团成员在当地农民指导下,躬身入田,体验插秧辛劳。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师金晶介绍,从分秧、定距到稳根,一次次弯腰劳作,让年轻学子深切感知“粒粒皆辛苦”的真谛,感悟农业科研者与劳动者的坚守。同时也让学生们了解到如何实现农田价值的多维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学院与还与刘萍植物染绣非遗工坊正式挂牌共建“美育合作单位”。这一平台将致力于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为古老技艺注入青春力量。
  作为大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植物染技艺的第五代主要传承人,中国木棉守护者、重庆工艺美术师刘萍为师生揭开了植物染的神秘面纱。她系统阐释了从本地植物萃取染料,到融合多元技法、将生活场景升华为独特艺术风格的全过程。学子们执起蜡刀于棉布勾勒,历经染色、脱蜡,蓝白交织的纹样跃然呈现。
  “这亲手实践的环节,不仅让年轻一代掌握了基础技艺,更深切体会到匠心与不易。”四川外国语大学相关负责人说,从五彩稻田的汗水滴落,到染坊中蓝靛的绽放,川外学子在长虹村触摸到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未来,学院将依托“语言+商务”专业优势,助力长虹村双语标识升级、多语种宣传片制作,并拓展农特产品跨境推广渠道,让世界看见长虹村的振兴新貌,为乡村持续发展注入高校智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