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做好城乡融合示范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5大足区镇街“晒农业 晒产业”专题推介活动总第761期 >2025-07-10编印

川剧古镇 花乡雍溪
刊发日期:2025-07-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口水兔

口水兔

豌豆饼

豌豆饼

天华百卉园

天华百卉园

花乡古镇

花乡古镇

花乡彩虹大道

花乡彩虹大道

采摘金丝皇菊

采摘金丝皇菊

天华花卉

天华花卉

  

  雍溪镇位于大足东部,一座巴岳山下、淮远河畔的古老小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雍溪历史文化积淀厚重,2016年被市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2019年纳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022年雍溪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商会、市级美丽宜居示范镇、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雍溪里”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2023年获评重庆市文化旅游系统先进集体。


花海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当浅丘平坝的沃土遇上千年古镇的人文底蕴,当千万株鲜花的芬芳浸润乡村振兴的蓝图,在雍溪镇这片大地上,花卉正为笔,勾勒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画卷。
  千亩绣球花田,各色绣球花如天边云霞铺满视野,这令人屏息的绚烂图景,正是雍溪镇自2003年播下第一粒花种,历经二十载光阴精心耕耘、破茧成蝶的辉煌见证。从最初的点点新绿到如今的万亩产业员,雍溪花卉产业已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花卉园艺集中生产基地,其崛起之势,如繁花绽放,势不可挡。
  截至目前,雍溪镇已汇聚45家专业花企深耕于此,精心培育逾1000种姹紫嫣红的新优品种,年产量突破1.5亿盆,年产值超3.5亿元。
  “花卉虽小,但涉及城市美学和园林科技。我们的工作不是简单的育种生产、场景设计,还要在研发上下功夫,将来我们还要建立种质资源库,选育更多适合在西南地区生长的品种。”天华百卉园总经理胡春梅说,围绕花卉做文章,她的公司年产值现已超过5000万元,带动100多名农民就业,人均增收3万元。
  以前雍溪镇村民是利用农闲,通过种植花卉来增收,后来大家慢慢发现,花卉产业经济价值较高,可以形成村户们的固定收入,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将产业逐渐扩大,到现在家家户户种花卉。胡春梅在雍溪镇深耕数十载,对当地发展深有体会。
  “鲜花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而且没有务农这么辛苦,一个月能挣上个一两千元。”51岁的村民胥安秀,每年的冬季农闲时节,她都要到花卉基地打零工,修枝剪叶、运送装车就是她每天的工作。在她看来,这份工作不仅轻松,还可以与鲜花为伴,更重要的是收益还不错。


“四季花事”描绘全域色彩

  川剧文化旅游节上,古戏台雕梁画栋间流淌的丝竹雅韵与万亩花海蒸腾的馥郁芬芳琴瑟和鸣;
  巴蜀百花宴中,匠心巧制的鲜花美馔十里飘香;
  雍溪早已将花卉的绚烂基因,深深刻入文旅发展的血脉肌理,匠心独运地编织出一条集“视觉盛宴之赏、智慧启迪之研、身心颐养之康”于一体的全维体验金链。
  五月,位于雍溪镇的天华百卉园,各类花卉灿然绽放,一株株姹紫嫣红,摇曳生辉,令人目不暇接。“五一”小长假期间,园区赏花、户外烧烤、露营音乐会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民宿更是“一房难求”。
  作为重庆首个全智能化花卉基地,是集花园中心、物流园、电商平台、高端盆花生产销售、新优品种引种选育、花境展示和自然教育于一体的产学研综合展示园,天华百卉园携手竹马初年倾情打造的“花间集”最美研学基地,“花满庭”“绿云倾”等七大主题空间与“花院”“慢居”特色民宿,入选了“重庆市精品乡村旅游线路”。
  同时,还深化校企科研合作,与西南大学和重庆大学共建的重庆观赏园艺研究院里,科研团队正为珍贵宿根花卉描绘基因图谱,共同打造西南地区唯一的宿根花卉种质资源库。拥有新优花卉品种1000余种,其中100余种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唯一的母本,年产盆花600万盆、产值6000万元。从精密的组织培养到智慧的温控水肥系统,从数字田间的精准眼到种业创新的源头驱动,科技这双无形的神手,正在为雍溪花卉嵌入一颗“永动之心”。

  
特色中药材种植探新路

  当古镇的晨雾漫过淮远河,雍溪镇凉风村金丝皇菊种植基地的农妇正忙着管理茁壮成长的花苗;界牌坡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里,黄精的块茎正吸收着富硒土壤的养分——这幅传统与现代交织、香气氤氲的画卷,正是雍溪农产品加工产业破茧成蝶的生动缩影。
  在雍溪镇凉风村的金丝皇菊加工包装车间,村民正有条不紊地对已经烘干好的菊花进行称重和包装,不一会儿,或罐装或盒装的金丝皇菊成品茶就堆成了小山。这些即将销往重庆主城以及北京、上海的产品,可是带动全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金疙瘩”。
  气味芬芳、观赏性佳的金丝皇菊,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等功效,是食药两用佳品,也是凉风村近年来大力发展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2019年,凉风村在立足雍溪花卉产业核心优势的同时,结合本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将金丝皇菊这一“金凤凰”引入村里,让原本经济薄弱的“穷山村”变成了“金富美”。
  “我们村通过土地流转,建设了上千亩的菊花基地,一年可以带来约16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凉风村党支部书记龙能伟说,同时,因为菊花的种植管理加工涵盖了田间整地管理,以及采摘鲜菊、烘干、包装等工序,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一年就要给村民发放近6万元的劳务费用。
  现在,以“公司+农户”模式种植的金丝皇菊,已经形成了集种植、成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菊花不仅被打造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产品,还为村里实现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提供了新思路。
  在界牌拍坡,一棵棵黄精正伸枝展叶,破土而出,长势喜人。基地对黄精、何首乌、元胡等实施“林下种植+初深加工”模式,鲜品即可制饮片,而最珍贵的当属遵循《本草纲目》记载,采用非遗“九蒸九晒”技艺炮制的九制黄精,其色如墨玉其质若膏腴,彻底脱去麻舌感,使其滋而不腻,补益肝肾之力倍增。
  此外,雍溪口水兔非遗工坊,百年秘方正借现代冷链之翼焕发新生;“雍溪王氏豌豆饼”的老字号招牌诉说着自清光绪年间便开始的平民美食故事。
  雍溪,这座千年古镇,正以非遗为魂、科技为翼、三产为链,在升腾的烟火气与共富的馨香中,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最令人回味的“味觉篇章”。

  (本版文图由雍溪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