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记者佘振芳夏元
市经济信息委日前正式印发《重庆市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抓手,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生态。
《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市将建成产业创新综合体30家,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0家,新增国家级及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0家。同时,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供应链融资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开展“渝链同行、百场万企”对接活动300场,覆盖企业超3万家次。
在协同创新方面,我市将鼓励龙头企业开放创新资源,通过“发榜揭榜”“赛马比拼”等机制推动技术联合攻关;组建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打通成果转化堵点,并支持大企业率先试用中小企业创新产品。
为提升产业链配套韧性,我市将重点实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渝赛计划”等行动,动态梳理产业链图谱,推动整零对接、“芯”机对接。支持链主企业优化采购流程,通过产业大脑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生产制造协同。配套方面聚焦中小企业核心能力建设,强化“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培育路径。
资金链融通领域,方案强调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推动供应链数字化应用,并鼓励产业基金联动投资产业链企业。此外,将组织科产金一体化路演、“一月一链”融资对接活动,发挥“信易贷·渝惠融”等平台功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痛点。
人才生态建设同步发力。重庆将编制制造业紧缺岗位目录,支持校企共建“订单班”和就业见习基地,扩容软件人才“超级工厂”,并专项培育具备融通视野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为确保实效,市经济信息委将建立协调机制,各区县需制定配套细则,并将整合协会、商会、公共服务平台力量精准匹配企业需求。这一融通发展体系有望为重庆制造业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