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743期 >2025-06-17编印

大足高新区:
高质量打造智联电动车产业集群 聚链成群释放发展新动能
刊发日期:2025-06-1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6月11日,大足高新区摩托车配件生产企业内,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工作。

6月11日,大足高新区摩托车配件生产企业内,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工作。

  

□新渝报记者谭显全文/图
  近日,记者走进大足高新区万古园区看到,绿源(重庆)绿色出行产业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现代化的生产线上,机械臂灵活舞动,一台台电动车快速组装下线。从今年伊始正式投产以来,该企业已经生产了各型电动车上万台。
  这是大足高新区坚持高位推动全力打造全国三大智联电动车集群基地之一,将“愿景图”一步步变为“实景图”的一个实例。
  大足高新区将区委区政府的产业布局作为招商引资的“顶层设计”,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自2020年引进台铃、金箭、赛鸽以来,全力发展新能源摩托车产业,持续完善产业链条。如今,新能源摩托车产业已形成相对聚集、生态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助推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
  为了高质量打造智联电动车产业集群,大足高新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紧盯新能源摩托车行业排名前十企业发展动向,开展“点对点”招商。2023年3月,得知绿源有提产扩能意向后,招商团队迅速行动,赶赴浙江金华绿源总部及广西基地考察,详细了解其生产工艺、产品、运营模式和管理团队,增强了招引信心。同年8月18日,绿源项目成功签约。
  在引进绿源、台铃初期,企业态度摇摆不定。招商团队主动请市级主管部门“加码”,在全市产业格局上精准协助与资源调动,坚定客商投资信心。面对企业诉求,工作专班见招拆招,三个工作日内开出清单正式答复,并征询专业律师、会计师等人士意见,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专业建议。
  此外,大足高新区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关停园区政务办事大厅,转换为上门服务,企业由“只需跑一次”变为“一次不用跑”。每个项目指定帮代办专员,提供全流程“保姆式”帮代办服务,切实提升营商环境。
  在多方努力下,大足高新区智联电动车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如今,新能源摩托车整车企业数量达到9家,全国排名前十的企业集聚了台铃、绿源、金箭、五星钻豹、赛鸽等。台铃电动车年产值突破10亿元,纳税超2000万元、同比增长173%;绿源电动车建成重庆最大的新能源摩托车单体厂房,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预计年总产值30亿元。
  与此同时,产业链条持续补强。大足高新区引进电机、控制器等零部件企业达106家,本地配套率达到80%以上,整车产能突破1000万辆,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新能源摩托车产业聚集区,获批重庆市唯一新能源摩托车产业基地。智联也得到创新持续提升,台铃研发电动车智能驾驶系统,实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深度协作;绿源研发液冷电机,打造商用级外卖车,以技术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出行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