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看视频)
□大足区生态环境局贺少轩
这个春节,《哪吒2》火了。影片票房快速破亿,电影相关的IP营销也在全球取得惊人成效。据新闻报道,位于湖南湘潭的桑尼森迪玩具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哪吒系列盲盒玩具销售超过200余万套、营业额超2亿元;文创市场刮起“哪吒旋风”,哪吒、敖丙的手办卖断货,线上线下一“吒”难求;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因一口四川话意外捧红了他的快乐老家“四川江油”,根据2月数据,江油的搜索热度大幅上涨,涨幅高达453%,四川江油乾元山金光洞因与哪吒文化紧密联系,一举成为今年春节的“顶流打卡地”。《哪吒2》不仅在影视领域获得了成功(全球票房突破152亿元,跻身影史前五),更通过创新的IP营销策略,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其成功经验揭示了文化IP如何通过大胆创意、情感共鸣、产业链整合等,实现从“短期流量”到“长期留量”的转化。这对大足文旅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笔者尝试从《哪吒2》引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总结成功经验,对比大足建设国际文旅名城核心目标,对大足石刻文旅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哪吒2》主创IP对文旅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文旅IP”是指文化和旅游要素融合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强大的市场吸引力、高度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的文化旅游项目或产品。《哪吒2》引发的文旅IP风暴则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文化解构与情感共鸣的双向突破。《哪吒2》故事原型引自神话故事《封神演义》,其中,“割肉还母”的悲情叙事转化为“打破偏见”的现代成长主题,“逆天而行”“我命由我不由天”等经典台词与网络时代青年所提倡的“反叛精神”“个性自我”产生深刻情感共鸣;三星堆萌兽、方言配音等“接地气”“接人气”的形象演绎,让观影人群耳目一新。影片从文化解读和IP塑造等多个方面突破大众对神话故事“古”与“老旧”的认知限制,形成跨年龄层的传播效应,一时好评如潮,流量外溢。
(二)内容营销与产业整合的叠加效应。《哪吒2》引起的文化产业波动清晰诠释了人文IP从“短期流量”到“长期资产”的跃迁模式。在“影片票房破百亿”“主创团队耗时五年精心打磨”等话题热度短时间内持高不下的情况下,文化娱乐旅游产业趁其东风,纷纷以“蹭热度”的方式推动产业布局。据报道,卡游联名收藏卡牌一周售出70万张,成交额破百万;泡泡玛特手办上线8天销售额破千万,限量款溢价超50倍;影片上映期间,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哪吒相关旅游搜索量同比增长5倍,四川宜宾依托“哪吒文化之乡”标签,开发“元宇宙陈塘关”沉浸式短剧,带动当地酒店预订量同比激增30%,景区搜索量暴涨453%,文旅场景与IP情感形成深度绑定。产业布局的及时性、关联性、亲民性,让该文化IP溢价飙升,成为推动文化娱乐和旅游产业的另一把关键密钥。
(三)文化符号输出从地域化向国际化的拓展。《哪吒2》通过全球化叙事框架和视觉编码,推动地方文旅品牌走向国际。影片中三星堆青铜元素、川剧鼓点等地域文化符号被重构为“东方美学”语言,吸引了海外观众对四川文旅的关注。例如,日本、英国等地上映后,四川文旅部门计划推出“哪吒主题海外巡展”,联动三星堆、金沙遗址等资源,打造“神话+考古”的国际文旅线路。贵阳则借助影片中的侗族大歌和贵安超算中心的技术背书,强化“数字文旅”标签,吸引国际游客体验“中国智造”。这种国际化策略不仅提升地方文化输出能力,还通过“一带一路”等平台推动文旅产业融入全球市场。数据显示,影片海外票房占比达15%,为后续文旅IP的跨境合作奠定基础。
二、大足石刻文旅IP对比情况分析
近年来,如何让大足石刻“活”起来,让精美的石刻会“说话”,成为大足石刻文物保护利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内容拓展上,4K宽银幕电影《天下大足》、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舞剧《天下大足》为游客提供了动人心魄的视觉体验;在宣传渠道上,“与辉同行”、《非遗里的中国》等知名节目活动走进大足;在流量热度上,《黑神话:悟空》带动大足石刻火爆“出圈”;在平台搭建上,重庆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大足举行;大足石刻登上春晚舞台、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成功举办;“大足石刻守护人”招募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但对比《哪吒2》带来的影响,大足石刻的故事中还没有哪一个“人物造像”或“器物”亦或“事件”如“哪吒”般火爆,能够引爆石刻文创产品销售与旅游。众所周知,“大足石刻”是重庆的一个重要文旅IP,那大足石刻的文旅IP又是什么?是养鸡女吗?是笛女吗?是孔雀明王吗?是游子图里的游子?是牧牛图里的牛还是人?即使是千手观音,那每只手里的法器从哪来?有哪些神话传说?可见,大足石刻文旅IP的解读和塑造是一个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哪吒2》所形成的“IP创建+衍生品”和“IP创建+场景+体验”的IP营销策略经验启示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因此,大足石刻的IP营销还存在一些现实短板:一是在文化诠释方面,大足石刻的游览宣讲集中在宗教艺术层面,亲民感不够,缺乏能够激发观者兴趣、引发普世共鸣的宣传语,比如《哪吒2》中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等大众传播力超强的口头语;二是文化IP衍生品结构单一,大足石刻文创产品中大多为摆件、书签等创新度参与度不高的低附加值商品,缺乏可爱激萌、活灵活现或英气迷人的IP形象,涉足潮玩产品较少,文创产业难讨年轻人欢心,而《哪吒2》的魔童哪吒、石矶娘娘、太乙真人、结界兽、敖闰敖丙等,均产生了较多的品牌联动;三是景区体验沉浸感不足,大足石刻景区仍以文物保护为核心逻辑,“五感联动”不强,对比《哪吒2》在宜宾开发的“风火轮滑道”“乾坤圈锻造体验”,大足石刻的互动项目仍局限于传统解说,没有丰富拓展其他的体验项目,游客平均停留时间较短;四是产业协同力度有待提升,大足文旅的宣传故事线不突出(如《天下大足》舞剧内容代表性不足)、IP创新不够、传播范围不够广、景城联动引力不足、网红打卡地缺乏地方特色、城区夜间娱乐活动中文化体验不足。
三、建议及原因分析
当前,大足区正以“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国际文旅名城”为目标,在做大做强石刻文旅求新求变。借以对《哪吒2》的文化IP影响力的分析和大足石刻文旅IP的现状浅析,现对大足石刻文旅IP开发提出以下建议。
(一)大胆创意开发IP,丰富石刻内容。聚焦内容为王,紧贴时代,不断拓展石刻内容。文化IP的年轻化、流行化是引发流量热度的关键之一,如果能打上萌趣、可爱、新潮的标签,更能与年轻人的情感或生活方式共鸣,更能爆发品牌效应。大足石刻中不仅有容态端正的菩萨形象,还有地狱恶鬼、六道轮回大鬼、笛女玉笛、圆觉洞守门狮、孔雀明王坐骑等感官上萌态可掬的俏皮形象。建议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的IP策划创意团队,或者发起全民IP共创活动,在社会面征集创意IP设计,鼓励大胆创意丰富IP内容,在形象设计上巧思妙想挖掘石刻人物(器物)背后的神话故事,并通过IP联展等系列活动扩大宣传面,提升知晓度。
大胆创新渠道,讲好IP文化故事。聚焦国际国内视眼,持续有效精准输出,助力IP破圈。细致拓展大足石刻每一个潜在IP的神话故事,通过奇幻故事增强IP的丰满度,进而树立独特的石刻IP。在宣传形式上不拘一格创建或利用好各种线上平台,采用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的动画、微视频等宣传模式,做好IP故事宣传,放大石刻IP故事线上流量。开创以IP为主角的舞台剧、石刻故事为内容的故事汇等,丰富夜间文娱活动形式。借助技术升级体验,从视觉体验到沉浸式文旅,拓展“父母恩变相”故事情节,沉浸式体验“游子情怀”;创建真实的“牧牛图画卷”,打造现实版的“田园牧曲”;创建拟真版天堂地狱,满足年轻人的猎奇探秘情节等。通过数字人IP(如“小笛”)做好景城融合,可采用数字人播报公交语音、数字人区域导览等形式,增强数字人IP与城区居民与游客的日常互动。
(二)系统布局联动产业,深耕IP产业融合。聚焦全产业链覆盖,打通下游衍生品市场,形成“故事-场景-产品”闭环。在效果上,文旅IP要带动石刻、五金文创产品,带动线下旅游,实现文旅产业联动。具体做法上要紧盯IP热度,绑定IP衍生产品,用心发展文创产业,打造创意文创街区,可通过创客空间(工作坊集群)、创客作品大赛(产品展览)等平台和活动,激发社会创作热情。可借鉴“河南省洛阳市村民共创考古盲盒”“敦煌莫高窟NFT藏品”“西安大唐不夜城唐朝NPC互动+全息投影”“卡游联名”等新兴业态模式,丰富文化IP活化路径,进一步增强石刻、五金产业的活力和韧性。
四、实现路径建议
基于“IP创建+衍生品开发”与“IP创建+场景+体验开发”双轮驱动,构建文旅融合新生态。短期成效:衍生品销售额提升50%,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6小时;中期:建成“元宇宙+实景”标杆项目,IP授权收入破亿元;长期:跻身全球文化遗产活化TOP10,成为“东方美学”国际符号。
路径一:IP创建+衍生品开发
目标:打造辨识度高、情感共鸣强的IP矩阵,延伸全产业链价值。
路径二:IP创建+场景+体验开发
目标:构建虚实共生的沉浸式文旅场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与消费深度。
五、保障措施建议
(一)做实组织保障。建议成立“大足IP开发委员会”类似机构或专班,由区领导挂帅,整合文旅、商务、经信等部门资源。设立专项基金,对优质IP并具有巨大衍生品市场的创作主体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建立与中央美院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培育本土IP设计人才。
(二)落实风险防控。在IP开发中需平衡创新与保护,建立文物数字化档案。建议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通过授权分成降低投资风险。设立内容审核委员会,确保IP改编不偏离文化本真性。
(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