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725期 >2025-05-21编印

张家坡隧洞贯通了大足人为啥“很欢喜”
刊发日期:2025-05-21 阅读次数: 作者:罗义华  语音阅读:
  

□罗义华

  5月19日,位于大足区珠溪镇武胜村的张家坡隧洞顺利贯通的消息引起多家媒体聚焦,107万大足人民也因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而“很欢喜”。
  这标志着重庆历史上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跨多区重大调水工程、纳入了国家“十四五”规划的2020—2022年实施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工程投资和实物工作量已达到90%以上,距取得完全胜利还有“最后一公里”。
  大足张家坡隧洞的顺利贯通,意味着整个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的23座隧洞全面贯通,总长达到81公里。
  此次贯通的张家坡隧洞全长14.13公里,是整个工程中最长的隧洞,北至大足区玉滩水库,南至荣昌区黄金坡加压站,日输水量近26万立方米,年均可达0.95亿立方米。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通过新建长江、嘉陵江提水工程,向渝西地区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兼顾改善受水区河流生态环境用水,并退还被挤占的农业灌溉用水。工程总投资143亿元,由20座泵站、448公里输水线路和3座调蓄水库三部分组成,施工总工期54个月,2020年12月23日,工程全线开工建设。建成后年均新增供水量10.12亿立方米。供水范围覆盖大足等11个区和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受水面积1.18万平方公里,惠及人口近1000万,支撑渝西地区生产总值1.4万亿元。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完工在即,大足区作为工程线上一个重要地区,大足人为啥子“很欢喜”?打破了大足高质量发展什么样的堵点、痛点和难点?这对大足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是从根本上缓解大足水资源短缺问题。大足地处涪江、沱江的分水岭,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09毫米,人均水资源量仅有564立方米,远低于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长期面临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制约,生产生活挤占生态用水较为突出,缺乏骨干水资源调度网络。该工程通过从长江、嘉陵江调水,将“远水”引入大足,年均供水0.78亿立方米,从根本上缓解用水紧张。
  二是为大足区掀起特色产业高地、国际文旅名城、城乡融合示范“三篇文章”建设新热潮提供重要保障。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足区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水资源的匮乏。工程建成后可满足新增产业和人口聚集的水资源需求,为区域内生产总值增长提供重要的支撑。
  三是改善民生与生态环境。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优先保障城乡生活用水,占比约46%,提升居民饮水安全。同时兼顾生态补水,退还被挤占的农业灌溉用水,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履行好“水污染防治责任”和实现“水生态保护”目标。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大足段)属于渝西水资源配置西干线供水范围。长江水经位于江津区油溪镇的金刚沱泵站提水至江津区圣中水库,向西再经永川临江、双石两次加压至玉滩水库,最后再由玉滩石家湾泵站向大足城区水厂、双桥水厂和金山供水中心供水。
  该工程(大足段)主要包括3处隧洞、全长26.8千米,3座泵站、51千米输水管道。工程建成后,大足的上游、化龙、胜天湖及玉滩水库被挤占的灌溉及生态用水将被退还。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破解了大足喊“渴”的难题,还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水资源基础,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