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天下大足总第724期 >2025-05-20编印

妙手仁心护健康传承中医惠民生
——记大足区首届基层名中医钟才能
刊发日期:2025-05-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钟才能为患者把脉问诊。

钟才能为患者把脉问诊。

  

□新渝报记者谭显全文/图
  在大足区智凤镇卫生院的中医馆,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医生正专注地为患者把脉,仔细询问病情后,在处方笺上挥洒笔墨写下药方。他便是今年4月荣获大足区首届基层名中医称号的智凤街道卫生院院长、中医师钟才能。

群众心中的“生命守护者”

  1972年,钟才能出生于大足区观寺村的中医世家。幼年时,父亲背着药箱,在风雨中匆匆奔走行医的身影,如同一粒种子,深深埋进了他的心里,济世救人的梦想自此生根发芽。17岁起,他便跟随父亲潜心学医,在传统医学的海洋里不断探索。1991年,学有所成的他主动选择扎根基层,先后在宝顶、智凤等乡镇卫生院工作,这一待就是30多年。
  30多年来,他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烂熟于心,不断汲取古人的智慧。同时,他积极将传统医学与现代临床医学相结合,在心脑血管、妇科等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领域颇有建树。凭借精湛的医术,钟才能挽救了无数危重病患的生命,成为了群众口口相传的“生命守护者”。

妙手回春救危难患者

  在钟才能的办公室里,一面褪色的锦旗格外引人注目,它背后藏着一个惊心动魄的救治故事。
  多年前,20岁的青年小杨被重症肝炎并发肝性脑病击倒,全身发黄、神志不清,多家医院都判定他“希望渺茫”。家属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辗转找到钟才能。钟才能果断接手了这个棘手的病例。他仔细研究病情,制定了以中药调理为主、辅以系统治疗的方案。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日夜关注着小杨的病情变化,不断调整药方。终于,在他的精心救治下,小杨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如今,小杨不仅康复成家,还育有两个可爱的儿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身为卫生院院长,钟才能始终心系困难群众。自2021年起,他将每周四定为“困难户免费理疗日”,为辖区内的困难患者提供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康复服务,累计惠及数千人次。对于行动不便的村民,他经常带领医疗团队上门问诊,把“流动中医馆”搬到了田间地头。

守正创新薪火相传

  走进智凤卫生院,浓郁的中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历代名医长廊上,一幅幅生动的画像和一段段精炼的文字,讲述着千年医脉的传承与发展;“百草园”内,各种中药材生机盎然,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奥秘。中医诊疗室里,日均接诊人数超过百人,甚至吸引了四川泸州等外省患者慕名而来。
  作为卫生院的带头人,钟才能大力推进“名医、名科、名院”建设。他精心打造中医康复科、睡眠科等特色专科,引进针刀疗法、冬病夏治等20余种特色疗法,让卫生院的中医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他的努力下,医院成功获评“重庆市基层精品中医馆”。
  钟才能深知,中医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他十分注重薪火相传,通过“师带徒”的模式,悉心培养青年骨干。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见解传授给年轻医生,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在他的带领下,一支热爱中医、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逐渐成长起来。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让它在基层焕发新的活力。”钟才能表示,未来他将深化中西医结合,拓展慢性病康复养护领域,让更多的百姓受益于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