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渝报记者陈安林刘星
4月27日,大足区召开特色产业高地建设推进大会,发布了“2+10”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方案提出通过3至5年左右奋斗,到2027年工业产值突破700亿元,到2030年确保超过1000亿元,再造一个大足工业。
“2+10”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中的“2”是指1个行动计划和1个专班,即《大足区加快推进特色产业高地建设行动计划》《大足区组建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专班工作方案》。
其中,《大足区加快推进特色产业高地建设行动计划》明确了总体要求: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主攻方向,以四侧协同促进四链融合,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积极融入全市“33618”产业集群体系建设,迭代升级“246”产业集群,着力构建“1253”工作体系,加快建设配套服务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特色产业体系。该计划还设定了具体目标,预计到2027年工业产值突破700亿元,2030年超过1000亿元,同时在综合实力、创新能力、质量效益、数字化水平和绿色化转型等方面实现显著提升。而《大足区组建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专班工作方案》则通过组建24个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专班,发挥区领导“头雁”作用,聚焦产业链全链条工作,形成“一个专班对接一个产业、一套机制服务全链发展”的格局,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2+10”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中的“10”是指10个专项行动计划。“10”个专项行动计划从不同维度对产业发展进行了细致规划。
在制造业发展方面,多个计划协同发力。《大足区推动四链融合四侧协同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完善人才链,推进政府、社会、产业、企业四侧协同,构建“产业大脑+企业培育”新模式;《大足区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着重培育创新主体、建设科技平台、攻关关键技术、引育科技人才、赋能科技金融、转化科技成果,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引领力;《大足区强化人才支撑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制造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服务全链条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支撑;《大足区大力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通过夯实质量品牌根基、支持企业实施战略、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大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大足区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梯次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创新主体及平台,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优化产业生态。
在其他产业相关领域,也有相应的专项计划。《大足区招商投资促进高质量行动计划》通过招大引强、重塑招商体系、创新招商模式、提升营商环境等举措,助力打造特色产业高地;《大足区商贸流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商贸流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大足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金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大足区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行动计划》提升产业用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大足区推动企业节能降碳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六大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此次发布的“2+10”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各计划之间的协同配合,将有力推动大足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全区经济大提质、发展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