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天下大足总第707期 >2025-04-22编印

国梁镇
黑臭水塘变身湿地公园
刊发日期:2025-04-2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新渝报记者冯叶飞罗怀芳
  昔日臭气熏天的黑臭水塘,如今蝶变为水清岸绿的生态公园。国梁镇云路社区通过创新“小微湿地+”治理模式,不仅实现2000平方米湿地的生态重生,更让社区居民推窗见绿、出门亲水,打造出集生态修复、劳动教育和休闲景观于一体的特色治理样本。
  作为镇域民生核心区,云路社区周边汇聚小学、敬老院、卫生院等8家民生机构。此前因雨污管网不全、生活污水渗漏及秸秆堆积,形成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黑臭水体,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大足区生态环境局、国梁镇联合投入120万元专项资金,创新采用“生态治理+循环利用”模式实施精准整治。
  治理工程具体包括三大举措:一是源头管控方面新建172米污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完成3000立方米淤泥清理;二是生态修复中引入风车草、睡莲等483平方米水生植物,投放鱼蚌螺构建生物链;三是配套建设3000平方米文化广场、110米生态文化墙及92米管护便道,形成“治污—惠民—育人”协同体系。
  “以前掩鼻绕行,现在推窗见景。”社区居民胥安禄指着碧波荡漾的湿地告诉记者,曾经蚊蝇滋生的臭水塘,如今成为老少皆宜的休闲胜地。监测数据显示,整治后水体透明度显著提升,周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2天。
  市生态环境局专家在现场考察时指出,该项目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四步疗法,创新实现治水成果向生态产品的转化,其“治用结合、系统施治”的经验为全市小微水体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