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报记者黄娅秋
近日,随着气温回暖,江津区塘河镇滚子坪村和硐寨村的5000亩竹林迎来丰收季,漫山遍野的春笋破土而出,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春日景观,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每年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是挖笋的黄金时期。这段时间,当地村民们穿梭在竹林间,忙着采摘鲜嫩的春笋。据了解,今年鲜笋产量预计可达5万斤,市场价格为每斤1至1.5元。除了鲜笋直接上市销售,村民们还将部分春笋加工成干笋子,每斤能卖到50元。这些春笋不仅畅销本地市场,还通过电商平台、益农信息社等渠道远销外地,年产值近100万元,成功带动上千农户增收致富。
村民唐中琼便是受益者之一。她家靠着这片竹林,每年在挖笋季都能获得可观的收入。“挖笋虽然辛苦,但收入很不错,而且现在也不愁销路,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唐中琼笑着说。
在春笋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塘河镇还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其他特色农产品。益农信息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产品销售搭建起便捷的渠道。土蜂蜜、土鸭蛋、生态大米等特色农产品与春笋产业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了塘河镇的经济发展。
塘河镇硐寨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延羽丰介绍,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春笋及其他特色农产品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创建笋干品牌、开展电商培训等方式,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