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刷单返利类诈骗
案件:市民刘先生在网上添加了某个“翡翠鉴定师”后参与原石众筹活动,前期小额投入均有所获利。刘先生便邀其母亲参与,但当刘先生的母亲投入44万元后,对方却以园区停电为由推迟获利回款时间。刘先生后续又多次下单,但对方仍以各种理由拒绝回款,直到发现被骗时,共计损失71万余元。
民警提醒:刷单是一种变种多、变化快的诈骗手法,诈骗分子先获取信任,用“充值多返利多”诱骗做任务,再以各种借口骗受害人继续投入大额资金。
2.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案件:市民王先生在某二手平台购买二手摩托车,“卖家”以方便沟通为由,互相添加微信。王先生随后与“卖家”在微信上达成购买协议,并转账3000元作为定金。“卖家”随后邮寄给王先生过了户的摩托车绿本,王先生则再次转账5000元。几天后,“物流人员”致电王先生索要提货码,“卖家”让王先生付尾款4000元才给。待王先生再次转账4000元后,“卖家”和“物流人员”随即失联。王先生被骗共计1.2万元。
民警提醒:此类诈骗中,诈骗分子多在网络发布虚假广告,与受害人联系后诱导加好友私下交易。付款后,以各种税费、手续费为由骗其继续转账,最后拉黑。
3.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案件:近日,市民彭先生接到“微信客服”电话,称“微信账户百万医疗保障”要扣7.2万元年费,如需取消,需要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彭先生在对方引导下添加QQ好友、点击链接、下载视频软件、打开屏幕共享。因年纪大不方便,彭先生还将账户交给对方操作,被骗91.88万元。
民警提醒:诈骗分子冒充平台客服来电,以身份验证、帮忙取消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或通过屏幕共享,盗刷账户余额。
4.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案件:市民韩先生接到陌生微信好友申请,称想租韩先生的一处门面。两人互加微信沟通后,对方支付定金。待日渐熟络后,对方自称在某某黄金交易所做维护工作,邀韩先生一起赚钱。韩先生在对方引导下,在虚假网站注册充值,先后投入72万元后无法提现。
民警提醒:诈骗分子通过网络渠道发布投资理财信息,利用交友等方式获取信任,诱使受害人在虚假投资网站操作。先让小额投资获利,待其大额投入后,或拉黑失联,或让网站无法登录,使其无法提现。
5.贷款、代办信用卡类诈骗
案件:市民喻先生因装修急需用钱,在网上下载某款借贷App贷款3万元,却迟迟不到账,便找到“平台客服”。“客服”称其账号错误,导致贷款被冻结需转账解冻,后又以账户被监管需向“安全账户”转账验证为由,诱骗喻先生多次借款转账69万余元。
民警提醒:诈骗分子通过多渠道发布提升信用卡额度、办理贷款等信息,冒充金融机构人员,以“保证金”“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重庆日报记者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