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要闻总第696期 >2025-04-07编印

大足区出台“石刻暖新”十五条措施
让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扎根”大足
刊发日期:2025-04-0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新渝报讯(记者陈龙)近日,大足区委社会工作部等七部门联合发文,出台“石刻暖新”十五条措施,更好地服务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助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场景友好、人际友好、治理友好和未来友好等多元友好、“双向奔赴”的“友好城市”。
  针对友好场景,大足区结合实际,在小区、园区、商圈、楼宇、市场、校园等区域打造政策友好、设施友好、服务友好的友好场景,着力改善相关新就业群体的工作条件。推动签订网约配送行为公约,倡导文明配送,实施“扫码管理”等,着力解决“进门难”。推动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和设置停车泊位,优化车位供给,提高车位利用率和周转率,着力解决“停车难”“入厕难”。推动绘制“骑手友好地图”,完善楼栋、单元标识标牌并增设荧光功能等,着力解决“找路难”。整合餐饮商户、社区食堂等资源,结合实际共建“暖‘新’食堂”“暖‘新’商户”,错峰提供优惠套餐等,着力解决“用餐难”“休息难”。优化设置现有换电站等设施,着力解决“充电难”。
  针对暖“新”阵地,大足区在新就业群体集聚区域,统筹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户外劳动者驿站、社会工作服务站、物业服务中心、志愿服务站、人大代表之家、妇女之家、商会中心、暖“新”驿站等功能设立党群服务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学习培训、人文关怀、生活便利等暖心服务。
  爱心托管方面,大足区整合群团组织、社会专业机构和高校资源,提供“假期托管+兴趣课程”等普惠性服务,着力解决新就业群体“子女看护难”。住房保障方面,大足区持续扩大“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及时发布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信息,提高租住效率。公益医疗方面,大足区整合社会医疗机构等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体检等公益医疗服务。心理纾解方面,大足区依托“足够爱你”、心理学协会等社会资源和12356热线,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等服务,缓解其工作生活压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法律服务方面,大足区深入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及时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公益法律服务。
  在职业拓展方面,大足区将整合群团组织、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等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提升、职业规划指导等,拓展职业发展空间。联合高校、职业院校等,为模范诚信从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优秀人员提供学历提升补贴。安全护航方面,大足区面向新就业群体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消防知识、急救知识等专业培训,及时提供安全提醒,增强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专属保险方面,全面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项意外伤害互助保障活动”,提升新就业群体抗风险能力。
  在劳动保障方面,大足区强化劳动法治保障,开展新就业群体集体合同集中要约行动,畅通劳动者诉求表达渠道,引导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劳动者依法维权;强化平台监管保障,推动新就业群体劳动纠纷快调快处。同时,大足区还将开展“三送”关怀,主要有“送岗位”,联合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搭建新就业群体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行情动态及就业信息等,促进充分就业;“送清凉”,暑期高温时段向长期在户外工作的新就业群体送上清凉饮料、食品药品等防暑降温物资;“送温暖”,对困难人员开展走访慰问、纾困解难。
  交友联谊方面,大足区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就近就便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新就业群体单身青年交友联谊等活动。选树典型方面,大足区开展“最美社会工作者”等宣传活动,每年选树一批新就业群体先进典型并组织宣传,对其中的见义勇为等突出贡献者予以特别奖励。
  在融入治理方面,大足区探索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积分兑换奖励机制,推动融入“141”基层智治体系。倡导新就业群体自觉遵守文明公约并积极践行“顺手公益”。通过成立志愿服务队等方式引导新就业群体主动到社区报到、担任兼职网格员或流动信息员等融入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