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渝报讯(记者李美坤)记者从3月20日召开的2025年大足区社科联工作会上获悉,区社科联着力推进社科研究、社科普及、社团组织和机关自身建设,被重庆市社科联评为“2024年度区县社科联先进单位”。
会议除对2024年工作进行总结、对2025年工作进行部署外,亮出了2022年换届以来的五张“成绩单”。
服务大局成绩单
《重庆大足数字化赋能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大足石刻廉洁文化对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启示》《乡村振兴背景下重庆市大足区乡村景观优化设计》……在大足区社科联2024年11月选编的社科项目研究成果辑中,记者看到,社科研究成果涵盖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2022年开始开展区级社科项目以来,我们制定了《大足区社科规划项目管理办法》,数量一年比一年增加,质量一年比一年提升。”大足区社科联党组书记罗玉秀说。
具体到项目类别,主要包括党的创新理论专项、年度规划项目、特色项目三类。在党的创新理论专项方面,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开展理论研究。2023年开展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大精神”重大专项,形成14个理论成果;2024年,开展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阐释”重大专项,形成理论成果11项。在年度规划项目方面,围绕“三篇文章”开展针对性、实践性研究,2022年立项20个项目,2023年立项27个,2024年立项33个。在特色专项项目方面,围绕大足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研究,2023年立项1个专项,2024年立项7个专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会员单位、2023年5月才成立大足历史文化研究会就占了5个。
市级社科项目成绩单
近几年来,大足区社科联组织、发动社科工作者积极向上申报市社科联项目,成效颇为明显。
“2022年立项4个,2023年立项4个,2024年立项立项10个,创历史新高,在区县社科联中排列前位。”罗玉秀说。大足区社科联联合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开展的“大足石刻文化的传播策略与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立项为重庆特别委托重大项目。大足石刻研究院科研能力非常强,每年都有立项。近年来,大足区委党校的科研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今年初,有两位年轻教师获得了2个省部级项目。大足历史文化研究会去年在市社科联有2个项目立项。
社科普及成绩单
2023年5月,重庆市区县社科联工作座谈会在大足区召开期间,大足区社科联在香国公园举行了“贯彻党的二十大,奋进社科新征程”为主题的社科普及主题活动。活动通过展板展览、微宣讲等载体,用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明、记得住的方式做好社科普及,让广大群众在社科普及活动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将人文社科知识转化为自觉的文明素养,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基层、入脑入心。
实际上,近三年来,大足区社科联每年都承办了一次重庆市社科联大型社科普及主题活动大足站活动。同时,大足区社科联打造的“大足社科在身边+”(即“+党史、文化、法治、安全、健康知识”)社科普及品牌,一年不少于12场活动,助力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大足故事。由他们组织编写的《大足石刻100问》,被市社科联列为“重庆市社科普及读物创作成果”项目之一。
社科基地成绩单
“2024年,我们新挂牌回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万古镇鲤鱼灯舞传习所、大足区中医院中医文化传承等3个区级人文社科普及基地。指导帮助红岩重汽博物馆、经开区图书馆申报市级科普基地。”大足区社科联主席林世刚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紧贴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深挖本土社科普及资源禀赋优势,持续优化社科普及理念,不断拓展社科普及基地,大力推进社科普及载体建设。
据罗玉秀介绍,2022年前,大足的区级人文社科基地只有3个,针对这个情况,2022年,大足区社科联建立了《社科基地管理办法》,注重引领性、广泛性,择优培育一批社科普及基地,陆续挂牌了红岩重汽博物馆、双桥经开区图书馆等区级人文社科普及基地7个。目前,区级社科基地已有10个,而且都在发挥重要作用。
自身建设成绩单
作为大足区委、区政府联系社科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区社科联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加强政治思想引领,团结广大社科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因此,加强自身建设尤为重要。
大足区社科联以高质量党建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引领社科事业发展。“现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了一股绳,这种精神,就是干工作最硬的底气。”罗玉秀说。
据介绍,目前大足区社科联建立了社科研究、社科普及人才队伍信息库,编印《大足区社科联工作手册》工具书,提升干部业务能力。
干字当头,唯实争先。罗玉秀说,大足区社科联已梳理出今年工作的“五张清单”:党的创新理论清单、社科研究清单、社科普及工作清单、社团建设清单和意识形态工作清单。
“我们在进一步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努力推出更多有价值、可转化的研究成果,打造具有大足辨识度的社科品牌,为繁荣发展大足区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新的贡献。”林世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