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足影响力指数
4月
首届低空经济嘉年华举行,低空飞行体验催热文旅新业态。
5月
国际旅行商踩线团走进大足,共赏大足风、国际范。
6月
川渝两地龙舟队竞速龙水湖,非遗民俗精彩纷呈。
7月
“与辉同行”大足专场直播,全网曝光超8亿人次;大足石刻五山同开,全面展现世界文化遗产魅力。
8月
《黑神话·悟空》取景大足石刻,惊艳3亿名全球玩家。
9月
《非遗里的中国》(重庆篇)开播,大足13项非遗尽显风采。
10月
大足石刻“守护人”荣誉时刻。
11月
重庆市文旅发展大会召开,在大足见证重庆文旅盛世;数字人“小笛”首次亮相,大足智慧旅游建设“大步走”。
12月
2024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交流活动,惊叹世界文化遗产之美;舞剧《天下大足》北京首演。
□新渝报记者陈安林
2024年,大足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消费实现双增长,全年接待游客3872万人次,旅游收入260.6亿元,境外游客激增183%达7.1万人次,过夜游客90.2万人次,其中大足石刻购票游客同比增长20.9%,创门票收入超1亿元。特别是2025年农历春节除夕夜,大足石刻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后,文旅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消费更是双双刷新纪录。随着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等国家级项目的推进,千年石刻之城正书写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新范式,从“石刻之乡”向“国际文旅名城”跃升。
数智焕活千年石刻
2024年,大足石刻通过数字技术“出圈”。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及“云游·宝顶”项目的全面上线,标志着全球首个石刻类全场景数字化平台诞生。通过3D扫描、AI修复技术,游客可在线观赏5.6万尊造像的毫米级复刻,覆盖率达98%。配套的“无面之神”VR体验项目,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南宋匠人雕刻场景,入选国家级智慧旅游沉浸式试点。
数字人“小笛”闪亮登场,让人眼前一亮。这位以石刻“养鸡女”为原型的虚拟导游,通过自然语言交互系统为游客提供多语种讲解服务。而《黑神话:悟空》游戏中的千手观音1:1数字建模,使大足石刻在年轻群体中引发现象级传播,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2亿次,实现了传统文化与“Z世代”的有效对话。
数字赋能不仅提升游客体验,更推动文化遗产从“静态展示”向“动态交互”跨越,为文旅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大足智慧”。
“文创+”、低空多维推进
在“文创+”战略驱动下,大足构建起全链条文化产业生态。大足石刻文创园开园即引爆市场,联合故宫、敦煌等团队开发石刻IP珠宝、手办盲盒等产品,斩获“中国好礼”等多项大奖,成功创建重庆市文物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石刻旅行家盲盒上线不到2个月,成功售出3万余个,销售额超过300万元。
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方兴未艾。作为重庆首批低空经济试验区,大足在龙水湖度假区打造“立体文旅”新场景,湖畔通航露营地引入动力三角翼观光项目,供不应求,首届低空经济嘉年华轰动全城。
“首届低空经济嘉年华是我们以赛事为媒介赋能文旅新发展的缩影。”大足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大足成功承办第十四届中韩青少年交流活动、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教育竞赛(重庆大足站)等一系列国际级、国家级、市级赛事活动,成功举办2024重庆·大足龙水湖马拉松旅游文化节以及16场“大足石刻杯”系列赛事活动,吸引3万余人次来足参赛旅游,形成“文体旅”消费闭环。
据了解,2024年前三季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9%至19.3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3.5%;旅游产业增加值12.2亿元,其中新业态贡献较高。这种“传统IP+现代业态”的融合模式,使大足跻身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川渝携手共建巴蜀文旅圈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支持资阳与大足等探索一体规划、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建设模式”。自此,资阳、大足正式成为官方认证的“搭子”。
去年,大足与资阳推出全国首条跨省石窟石刻文物游径,开创跨省文旅协作新范式。该游径串联两地717处石窟石刻资源,推出“石刻神话”5条精品线路,实现门票互认、客源共享,正申报国家文物主题游径典范。两地共建“资足常乐”文旅品牌,联合推出多种文创产品,举办非遗购物节、艺术展演等活动超百场。这种“政策共商、品牌共塑、利益共享”的协作机制,“资足常乐”文旅IP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在文化资源共享层面,大足区图书馆“川渝阅读一卡通”接入92家图书馆,共享图书资源3000万册。
合作产生的经济效益显著。去年,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大足文旅招商签约49个项目,总额185.44亿元,多数涉及川渝合作领域。这些合作新抓手不仅催生了大足文旅发展的新机遇,还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大足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大足区将继续深化与周边地区的文旅合作,全力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国际文旅名城。
以石为媒叩响世界之门
□陈安林
站在2025年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的门槛上回望,这座以“大丰大足”为名的千年之城,正以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将石刻从冰冷的崖壁推入沸腾的现代生活。从千手观音“闯入”游戏世界破次元,到大足石刻上春晚引发现象级传播,再到万人空巷的舞剧《天下大足》,大足用行动证明——文化遗产的活化,不是小心翼翼的“文物复刻”,而是一场与时代共舞的“破壁突围”。
文化遗产的活化,需有创新思维。2025年央视春晚上,大足石刻与鲤鱼灯舞的惊艳亮相,让世界认识了大丰大足。而舞剧《天下大足》的全国巡演,将石刻的千年哲思转化为舞台艺术,并创新联动“名家品石刻”“文创快闪”等活动,构建“艺术体验—文化认知—消费转化”的闭环,实现了舞剧“火起来”与城市“热起来”的叠加共赢。
文旅产业的升级,需突破“石刻依赖症”,实现从石刻的单一观光到立体旅游转变。大足联合国家级团队开发的石刻珠宝、盲盒等产品斩获“中国好礼”,与《黑神话:悟空》合作将千手观音植入游戏场景,带动年轻客群增长;布局低空经济,将龙水湖山水景观与科技体验融合,解锁旅游新体验。这些创新背后是大足文旅产业深度整合发展的探索。
酒香更怕巷子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为大足注入新动能。当前,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正在申报,推动了两地文物保护与文旅开发的双向赋能,巴蜀文化从竞争走向共生。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大足坚持流量破圈与国际传播的双向发力。通过“与辉同行”直播、短视频矩阵等新媒体传播,大足石刻话题全网曝光超8亿人次。此外,“演唱会经济”“赛事经济”等新模式持续发力,马拉松、龙舟赛等赛事吸引数万人次参赛,文旅与体育、音乐等产业的跨界融合,为大足带来持续客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场文旅盛宴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文旅节庆,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数字时代的“破圈”之姿。2025,且看大足如何以石为媒,叩响世界之门。
热度表现亮眼
大足区推动旅游服务高质量发展入选全国旅游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天下大足”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获评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大足石刻入选全国5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百强榜第6位;重庆市大足区获评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大足石刻百度搜索全国前6;全年媒体曝光量480万篇;全网阅读量6.8亿次;全网分享总量1795万次;全网总点赞量1100万次;全网评论总量107万次。
年度热词
大足石刻守护人重庆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文旅数字人小笛
云游大足石刻
重庆春晚分会场
与辉同行
非遗里的中国
大足石刻五山同开
宣传营销亮点纷呈
宣传营销亮点纷呈“与辉同行”重庆专场(大足)总话题曝光超过2.3亿次;《非遗里的中国》重庆篇大足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18.5亿次;全网重庆相关年度热点词语榜大足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