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渝周刊·新芽总第681期 >2025-03-14编印

坚持之花坚持之花,,为盛世而开
刊发日期:2025-03-14 阅读次数: 作者:大足区万古中学九年级七班欧雨鑫  语音阅读:
  

大足区万古中学九年级七班欧雨鑫

  幼苗不经风霜的洗礼,怎能成就参天大树,雏鹰不经狂风暴雨,怎能翱翔苍天,年少的我们不经艰苦磨炼,又怎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夏日在混合着强光的云朵中露出头角,拽着闷热的风把温度计的度数一次一次地拉高。
  汽笛声在空气中掠过,仿佛一滴滴落在火炉上的水,“吱”的一声便没了踪影。操场上一大群迷彩服,两脚跟靠拢,脚尖向外分开60度,双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两肩平宽,稍向后张,两臂下垂,自然伸直,四指并拢,拇指尖贴于食指第二关节处。眼神犀利,平视前方。恍如操场上一棵棵挺拔的松树纹丝不动。
  我站在队伍中,豆大的汗珠从额上咕噜咕噜冒出来,风一般滚进衣领,那汗水是如此晶莹剔透,似透明的玻璃珠子,闪耀着青春的气息。衣服早已变得粘乎乎、湿漉漉的,似乎刚从河水里洗澡后,淋漓地站在那里。腿在哪里?脚在哪里?酸酸的、麻麻的,感觉潮水一般涌上心头。它们再也不听使唤了,只觉得像踩在棉花上,软软的。每一根神经都在呻吟,每一个细胞都在嚎叫,来自肌体的酸痛折磨着我年轻的心。时间就像一只蜗牛,缓缓爬行,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望着队列里的同学们,他们依然站得笔直,肩膀依旧紧绷着。空气中没有一丝凉风,可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放弃,只有坚持,再坚持……
  笔直的队列,整齐的方队里,我抬头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红色的翻滚中,我仿佛看见:南湖船上,毛泽东主席那挺拔的身影映着湖光山色,那坚定的目光凝视着鲜艳的党旗,在心里种下了为国为民的种子。4·12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中,毛泽东主席的妻子杨开慧被敌人杀害,孩子流落街头的情况下,毛泽东主席坚持着自己救国救民的信仰,毫不妥协、毫不动摇,走在救国救民队伍的最前列;秋收起义失败后,面对部队损失巨大的情况,毛泽东主席坚持改革,把党支部建在连上,带领部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井冈山上,面对敌人的残酷扼杀,缺吃少穿,缺医少药,毛泽东主席坚持着,领导党和革命军队,打垮敌人的封锁,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巨大胜利;在举世震惊的红军长征中,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层层包围,毛泽东主席坚持着,指挥红军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带领红军走向胜利,完成战略大转移;在西北延安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主席坚持着,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出了名动天下的千古文章《论持久战》,领导指挥着八路军打击日本侵略者……
  一篇篇针砭时弊的文章,一场场慷慨激昂的演讲,一步步艰难的脚印,一个个不眠的夜晚……毛泽东主席坚持着自己心中的信念,他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要让中华文明之花开放于世界。在历史的变迁中毛泽东主席选择了坚持,正因为毛泽东主席洒热血抛头颅的坚持,才有了天安门广场上那响彻世界声音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才有了中华巨龙的腾飞,才有了中华文明的闪耀于世界。
  思绪回转,望着眼前整齐的方队。“坚持”的信念在心里涌动着,任凭汗水湿透后背,骄阳洗澡;任凭白皙的皮肤被灼热的阳光烧焦。他们会铸就我铁一般的体魄,钢一般的意志。民族的未来是我们,华夏的复兴靠我们。这是时代交给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必须践行的使命。今天,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少年,明天,我们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坚持、坚持,不负韶华,纵长路漫漫,亦砥砺前行;坚持、坚持,纵前途茫茫,亦不屈不挠。敬仰中华,敬仰先烈。吾愿以吾辈之青春,坚守这盛世之中华。
  山河虽无恙,吾辈当自强。

点 评
  这是一篇叙述详细、底蕴厚重的文章。作品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描述毛泽东精神对自己的影响。从毛泽东坚持坚守为国为民的奋斗历程和自己的军训生活联系在一起。描绘作者在军训过程中的艰辛和坚持,传达了战胜自我、实现目标的积极信息、为国家作出贡献的精神。文章构思新奇,主旨显豁,层次井然,联想丰富。尤其是喻意性的命题和富有文采的诗化语言,平添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指导老师蔡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