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渝周刊·乡村振兴总第676期 >2025-03-07编印

三位果农咋引来柑橘分拣大车间
刊发日期:2025-03-0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2月15日,万州玫瑰香橙出口马来西亚发车。
  重庆日报记者彭瑜摄

2月15日,万州玫瑰香橙出口马来西亚发车。   重庆日报记者彭瑜摄

  2月15日,在第七届三峡柑橘产销对接活动上,参展商了解“三峡柑橘”。 重庆日报记者彭瑜摄

  2月15日,在第七届三峡柑橘产销对接活动上,参展商了解“三峡柑橘”。 重庆日报记者彭瑜摄

忠县柑橘园区,果农在采摘柑橘。
  (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忠县柑橘园区,果农在采摘柑橘。   (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位于忠县的亚洲最大柑橘分拣车间。重庆日报通讯员余鸿摄摄

核心提示
  去年底召开的重庆市委经济工作会强调“四链”融合——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以及“四侧”协同——政府侧、市场侧、创新侧、人才侧的有效联动。这种融合与协同,不仅是对现有产业资源的优化整合,更是对产业发展新生态的积极探索和构建。
  前不久,重庆(忠县)现代农业柑橘产业园柑橘分拣车间建成投用,面积达3.6万平方米,每小时柑橘分拣能力达70吨,可提供分选、包装、出口贸易等全方位服务,提升柑橘商品化处理能力。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柑橘分拣车间是由柑橘产业链条上的最小单元——三位果农牵线搭桥招引来的。近日,记者前往忠县,挖掘三位果农招商引资的幕后故事。

□重庆日报记者彭瑜
“来不及卖的果子再也不用挂树上了。”2月17日,忠县磨子工业园,鲁标指着刚刚投用的柑橘分拣车间告诉记者,他的一部分果子通过分拣卖了出去,剩下的就放到保鲜库择机出售。
  这是鲁标想了多年的场景。6年前,这位来自湖北秭归县的果农在忠县承包了1000亩果园,却常常面临着柑橘卖不赢、挂到树上腐烂变质的局面,他因此损失巨大。
  看着这栋由自己和老乡牵线搭桥并招来的现代化柑橘分拣中心,鲁标格外自豪:“现在,整个渝东北的柑橘都可以运到这里分拣或储藏。”

种柑橘亏损连连,他踏上“取经”之路

  今年51岁的鲁标,早在1996年就来到忠县谋求发展。
  几乎与此同时,忠县启动实施三峡柑橘产业化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柑橘种植面积达44万亩,综合产值达70多亿元。
  “亲眼看到柑橘产业发展壮大,忍不住有些心痒痒。”在忠县待久了,鲁标自认为对柑橘产业“门儿清”,也想试一下水。
  2019年,他承包了1000亩地建柑橘园。对于这次创业,鲁标非常重视,不仅高薪聘请柑橘技术人员管理,自己还蹲点园区学习实践,基本掌握了柑橘种植管理技术。
  “但每次都没踩到挣钱的点上。”鲁标坦言,先是自然灾害,后是行情低迷。有一年价格不错,但因为采摘能力不够,只能眼巴巴看着挂在树上的果子烂掉,亏了近百万元。
  鲁标找到秭归老乡屈代鼎、谭锋诉苦。两人也在忠县承包了柑橘园,面积分别为2000亩和600亩,他们的情况也差不多。
  有一次听谭锋说起,将柑橘运到湖北枝江进行分拣、包装,然后发往北京销售,结果柑橘大卖。
  这让鲁标眼前一亮,开始踏上了“取经”之路。

“三顾”陈征,敲定现代柑橘产业园

  鲁标的第一站,选择了家乡湖北。
  他听说三峡银岭冷链物流产业园是一家专业性的冷链物流中心,便前往考察,结识了该公司总经理陈征。
  这是鄂西渝东规模最大、功能最全、配套最齐的综合型冷链物流产业园。园区内,多温区仓储、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交易展示、电子商务等一站式功能配套,让鲁标大开眼界。他接连抛出好几个问题:“柑橘可否冷藏?”“冷冻的柑橘怎么处理?”
  从陈征那里得到柑橘可以冷藏保鲜,也可以冷冻后加工的答案后,鲁标吃下了“定心丸”。这一年,他先后前往广西、江西、广东等地考察,花费了近100万元。
  回到忠县,鲁标脑袋里有了“工厂+冻库”的方案:在销售旺季将柑橘采摘后,通过分拣将优质果鲜销;销售不及时或行情不好时,就将果子放入保鲜库储藏起来,待行情走高时再出手。
  一个人势单力薄,鲁标找到屈代鼎、谭锋,动员两人一起在忠县兴建厂房,他们都很感兴趣。
  鲁标再次找到陈征,请教冷链物流知识。陈征建议他搭建“产品+互联网+冷链物流”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解决柑橘的品质、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等柑橘全产业链问题。
  “这已超过我们三人的投资运营能力。”鲁标坦言,建设这么大体量的冷链物流园区,无论从资金、技术、运营,他们都无力承担。
  鲁标第三次找到陈征寻求合作。交谈15分钟,陈征点了头。“通过三次接触,我对鲁标三人的创业经历有了全面了解,而且我也对忠县进行过调研,交通区位、营商环境都不错,特别是柑橘产业基础好。”
  就这样,在三位果农的“运作”下,重庆(忠县)现代农业柑橘产业园项目(以下简称产业园项目)就此确定。

主播、快递都来了,柑橘产业形成“生态圈”

  听闻三位果农联手引进产业园项目的事情后,忠县党政负责人多次前往湖北考察,推动项目早日引进落地。去年3月14日,该项目在忠县磨子产业园破土动工,9个月后柑橘分拣车间率先投入运行。
  “没有忠县党委政府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没有这么快。”鲁标告诉记者,忠县将该项目纳入“八个一批”责任清单,落实了服务专班、专员,在工地搭建起“帐篷办公室”,现场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说,“这更加坚定了陈征的投资信心。”
  2月17日,记者走进柑橘分拣车间,一颗颗柑橘“奔跑”在分拣线上,按照大小、重量、水分、糖酸度等指标,滑向不同的出口。
  “从采摘到分选1小时完成。”谭锋介绍,分选出来的优等果直接出售,其余因擦伤、斑点、虫刺、个小的果子用于加工。
  在分拣车间旁边,一个个塑料筐正从生产线上“诞生”,带着余温就开始盛装柑橘。过去,忠县包装柑橘的塑料筐、纸箱、套袋等,都要从湖北、四川购入。现在,园区不但自产自用,还能往外销。
  除了生产端外,主播也来了,快递公司、电商企业也入驻了,形成了柑橘鲜销“一条龙”。“现在柑橘再不怕滞销,这里建有零下5摄氏度的保鲜库、零下18摄氏度的冷冻库、零下40摄氏度的速冻库。”屈代鼎说。
  柑橘分拣车间只是第一步。陈征的加入,不仅是资金、技术的投入,他的团队有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维能力,有多个领域的稳定合作伙伴,有柑橘产供销全产业链丰富的实操经验。现在,现代农业柑橘产业园正在有序推进,其占地规模达到500亩,计划总投资20亿元,除了柑橘鲜销,精深加工也是主营业务。目前,投资1000万元的柑橘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加工的柑橘切片可用于泡茶,每吨利润高达1万余元。
  “现代农业柑橘产业园项目将于2027年全面达产,到时可实现每年加工柑橘50万吨、仓储保鲜32万立方米,年产值5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鲁标说起这串数字,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