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要闻总第671期 >2025-02-28编印

“泥泞路”变“幸福路”
北禅步道将于3月底建成
刊发日期:2025-02-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即将建成的北禅步道。

即将建成的北禅步道。

  

  新渝报讯(记者 余佳 文/图)“要是把这条路给我们修通了,那就太好咯!”今年年初,大足区级优抚对象谭定书收到一个好消息:从龙岗街道北塔二佛至西贵堂小区左侧将修建一条1.5公里的步道。由于北禅社区谭家林一带未接通公路,80岁的谭定书每日要从北山绕行,步行2小时接送上小学的孙女。
  据龙岗街道北禅社区综治专员罗敦勇介绍,谭家林一带居住有6户人家,他们大多是低保户等困难家庭,由于该地未建有公路与人行步道,住在这里的人们只能走山路上街,即将建成投用的北禅步道将解决他们出行不便的问题。“步道建成后路面既平整又开阔,谭定书他们不但可以步行出门,还能骑上‘小电驴’,再也不用受出行之苦了。”罗敦勇说,北禅步道是连接城乡和石刻景区的重要步道。
  在北禅步道沿线、西贵堂小区左后侧,有一整片面积达百亩的农田,是附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农田上的田坎路大多由泥巴堆成,一遇下雨天,便是泥泞不堪。“踩在上面常常是‘溜溜滑’,穿起雨靴也走不稳当,下暴雨的话更是门都不敢出。”村民李成林说。
  “这次步道修建,田坎路的改造是我们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我们要让青石路连接田间大大小小的田块,让村民种地更方便、更安全。”罗敦勇介绍道,他们将在原泥田坎基础上,抹上一层厚水泥,然后再在上方加盖10厘米厚的青石板,这样田坎路将更加平坦、抗压、耐用。
  今年64岁的退休老人陈建是西贵堂小区的一名业主,每天晚饭后她就爱到小区附近的农田散步。“这边风景很美,空气也很清新,就是这路走起来让人心慌。”陈建告诉记者,西贵堂左侧连接农田的是一条泥巴路,上面虽放置有几块水泥板,但因年久失修已有多处破损与凹陷,每次走这条路,不仅脚沾泥还容易摔跟头,对老年群体极不友好。“我们都期盼着这条步道赶快修好!”陈建说。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路面铺设,工程进度已经达到50%,预计今年3月底步道全面建成。我们还将在步道两边种满应季的花卉树木,把我们北禅步道打造成一条美丽步道,还将适时植入乡村文化元素,把周围的农田农房打造成为‘巴蜀美丽庭院’。”罗敦勇说。

记者手记

  “幸福路”写就民生答卷
□余佳

  一条青石板铺就的1.5公里步道,即将在大足北禅社区引发蝴蝶效应:80岁老人谭定书接送孙女的跋涉时间将从2小时缩短到30分钟,百亩农田的泥泞田埂将变身青石步道,退休老人陈建将在花径间安心散步……这个看似寻常的民生工程,映照出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温暖。
  民生工程最动人之处,在于对个体命运的细腻观照。当城市建设聚焦于高铁大桥的恢弘叙事时,北禅社区将目光投向6户困难家庭的“最后一百米”。谭家林每日攀爬山路的艰辛,西贵堂老人散步时的提心吊胆,这些看似微小的生活褶皱,恰是检验治理精度的试金石。
  这条步道建成后,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连接线,更将成为激活乡村活力的催化剂。村民运输农产品的效率将大大提升,一些特色农产品有机会走出深闺;城市居民漫步田园也将催生农家乐新业态,这种“小切口、大效益”的实践印证,民生工程与经济发展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北禅步道,这条“进行时”的幸福路,恰似一把标尺,丈量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更如一组密码,破译着城乡融合的发展方程式。当应季花卉如期绽放在步道两侧,我们期待见证的不仅是道路的贯通,更是一个关于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